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台灣河溪網協會針對「前瞻水環境建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辦理民間評選活動,以公民視角審視計畫執行成果,論述相關計畫良好或不周之處,進而綜整選出「金蘋果獎」、「爛蘋果獎」,以民間的力量,期許各計畫能真正恢復水岸生命力。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執行之「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榮獲第五屆金蘋果獎肯定。
為改善大漢溪中庄調整池及鳶山堰的自來水原水水質,桃園市政府水務局辦理「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於大漢溪中庄攔河堰旁興建一座每日處理1萬噸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瑞興濕地),全場域包含7個生態池塘,蓄水容量約4.4萬噸,透過人工濕地淨化,生活污水污染削減量每日約162公斤。
濕地兼生態池直立棲木提供鳥類棲息。
人工濕地工程強調透過生態保育與棲地營造的工程手法,在21公頃的工程範圍內創造出5.5公頃的水域與15.5公頃的水岸濕地公園,為一兼具水質淨化、節能減碳、生態綠化以及棲地保育的多功能環境教育場址。人工濕地主體工程已於112年6月15日完工,正進行為期180天的試運轉作業。
市府水務局表示,本計畫之所以受到民間團體認同,係因此計畫透過收回承租農地,創建出處理晴天雜排水的濕地兼生態池,有效緩解下游水源之水體水質;同時濕地內保留池中島及直立棲木提供鳥類棲息,在水域區隔之下,創造遊客與生態共存之可能。而遊客使用的人行步道設計上,亦透過限縮使用範圍,降低生態干擾,將次生林核心區域留給生態族群;工程範圍亦考量生態調查發現之台灣原生種─台灣大豆,具體劃出敏感區限制施工擾動,維護現地敏感的棲地及物種。
水務局表示,本案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亦稱為瑞興濕地,預計明年3月完成試運轉後開放民眾使用,另藉由中庄吊橋之串聯,本計畫聯合左岸大嵙崁人工溼地、中庄調整池景觀園區,以及右岸月眉人工溼地、山豬湖生態園區、大嵙崁地質公園,將形成146公頃河岸藍綠交織帶,為大漢溪最大水岸綠廊,作民眾休憩及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