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19日拍板決定電價不調整,維持每度3.1154元,但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團膳等880家高壓用戶,自10月起電價將補漲15%。家庭用電700度以下已是連11凍,上次漲民生用電(500度以上)是2018年4月。針對電費調漲,多數業者表示「配合政府政策辦理」,外界擔憂部分內需產業補漲電價,恐帶來「二次通膨」。
經濟學者認為,關於以餐飲、百貨等主要內需服務業電價補漲帶來的影響,因食材和人力薪資占主要的營業成本,電費占比並不高,且過去多數餐飲業者已有幾波漲價潮,並反映在產品價格和服務價格,應不會又因電價調整而再度漲價。
學者指出,基本工資和電價雙漲肯定會影響物價,若市場競爭性足夠,廠商為留住客戶,可能會自行吸收成本,不會轉嫁給消費者。
有餐飲業者透露,電費補漲後,營運成大約增加1%至2%,成本影響不算大,因此近期沒有計畫漲價。健身業者也說,場館電費雖會增加,但對於整體經營成本影響微小,不會反映成本給會員。
但有業者坦言,基本工資剛調漲,原物料成本居高不下,現在面臨電價要漲,利潤僅「毛三到四」,未來會評估成本結構,再決定是否調漲價格。
而凍漲業別恢復原電價後,台電預估全年可增加進帳逾16億元,由於截至今年7月底,台電累積虧損3231億元,預估到今年底累虧近4000億元。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穩定物價的同時,經濟部也會確保台電穩定供電、提升供電品質,今年經濟部增資台電1500億元,挹注特別預算500億元;113年度總預算編列,000億元增資台電用於建設,持續投資台電以執行穩定供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