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的一間客家粄食小店,返鄉青年陳宜偲,將從外婆那學來的粄食,利用創意的方式與橫山在地的蜂農結合,打造出你看都沒看過的「蜂巢甜粄」,帶來視覺與味覺的衝擊,而粄食對陳宜偲來說,那是和家人間最緊密的連結,也是長輩疼愛的孩子的展現,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客家傳統米食,陳宜偲近年來也很努力,將客家傳統粄食推向精緻化。 甜粄上加入蜂巢,搭配檸檬片與薄荷葉,味覺與視覺效果滿滿,店家和橫山在地蜂農合作,使用百花蜂巢蜜,揉合出酸甜的滋味,帶來驚豔感受。 粄食創辦人 陳宜偲:「蜜蜂牠本身很有客家精神,就是牠的聲音或者是群體工作,辛勤的這些事情,所以就是想到放甜粄上,甜粄就是過年會吃啊,團圓人多,熱鬧,嗡嗡嗡。」 三角形的粄食排排站好,加上香氣十足的韭菜,一口氣吃到鹹粄、花生粄、芋頭粄以及菜頭粄,精緻呈現多樣化的口味,打造成山形模樣,就是呼應這間坐落在橫山的小店旁,山峰相連的景色。 粄食創辦人 陳宜偲:「從小我就在這看著山,山裡層層疊疊,看那邊就是海邊,所以我就想就是用這個造型,就可以感覺到山巒。」 7年級生的創辦人陳宜偲,看起來總是笑容滿面,樂觀開朗的模樣,憑著一股腦的勇氣與傻勁,2012年返鄉向外婆學做粄,繼續傳承她記憶中客家的好味道。 粄食創辦人 陳宜偲:「我就想我回來做粄,這個粄對我的情感很深,是我們客家人疼愛小孩子的一種表現,我就想我來做這件事情。」 顧客與陳宜偲:「藝術廚房答應了,我們又有口福了,所以我就想,嗯!可以好好來準備一下。」 採訪當天原本是店休,不過有一群特別來看台三線藝術季的民眾慕名而來,特地打電話給老闆,因此陳宜偲特別製作,也讓大家如願品嚐到他們心心念念的粄食。 顧客 陳小姐:「讓我比較感動的就是說,這個年輕人她是從臺北回來,然後回到這個鄉村裡面來去創業,功夫可以學,只是她很用心做,那我想她是應該是很愛這片土地,所以她希望把她手做的東西,能夠帶給大家。」 顧客 Vivian:「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他們,然後也幫他們Promote,幫他們不是只是說藝術季完了,哇!她又回到原點了,那她不是,她這麼年輕怎麼生活呢?在地(方)上怎麼過日子呢?這一點很重要,真的。」 陳宜偲在粄食文化推廣過程中,增加了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對她來說,粄食是來自對家人的懷念的記憶,以及對於土地的熱情,她也要將這份感情,繼續透過粄食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