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奕廷/綜合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出席國際法官協會年會,並以「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為主題做演講,一開始就先回溯了晶片發展史,提到AT&T在1947年開發出電晶體,取代真空管,並在1952年授權給IBM等公司,開始生產電晶體。此外,他也提及摩爾定律,該定律由英特爾創辦人高登·摩爾於1965年提出,預測每1.5年至2年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會翻倍。
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國際法官協會年會演講「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分析3大優勢讓台灣具有領導者的地位。(記者陳奕廷攝)
這一趨勢推動了晶片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其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智慧型手機、汽車、電腦等都有使用晶片,他也以蘋果手機作為比喻,提問現場來賓,一支手機有多少晶片?「晶片中有好幾百萬個電晶體,但一支蘋果手機就有150億個電晶體。」強調台灣目前不論在晶片製造技術、產量上都是領導者,全球70億人口中有75%有智慧手機,「晶片製造至關重要,台灣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
而台灣之所以在晶片製造上具有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豐富的人才和高度敬業的工程師。他指出,台積電每年的員工離職率僅為4%至5%,相較於美國在70和80年代的高達15%至20%的離職率,國外流動率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離職率超過10%,怎麼能做出好的業績。」畢竟訓練一個工程師,得花數年時間,流動率高又如何做出好成績。
圖/特斯拉為了衝刺超級電腦布局,傳將擴大下單台積電,明年在台積電投片量可望較今年倍增。(翻攝台積電YouTube)
在談到晶片的製造分工時,張忠謀解釋了晶片製程的各個階段,包括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他特別強調了台積電的商業模式,該模式專注於高度資本技術密集的研發、晶圓製造和先進半導體封裝,並且承諾不和客戶競爭,使設計者能夠專注於創新和設計。
最後,張忠謀提到台灣的交通便捷性,尤其是高鐵和高速公路的發達,使得工程師能夠更靈活地工作,並在不同城市之間通勤。他表示,台灣在新竹、台中和台南等地擁有多個製造基地,並透過高鐵連接,這樣的方式在美國可能難以實現。
與此同時,市場傳聞台積電的老客戶特斯拉,為了衝刺旗下超級電腦「Dojo」布局,將擴大與台積電合作,儘管台積電不評論市場傳聞,不過一旦屬實,明年台積電投片量勢必比今年倍增、達1萬片,單量可望持續放大到2025年。
半導體專家柴煥欣分析,以台積電的能力,是足以應付特斯拉7奈米產能,尤其特斯拉有晶片部門,未來應該會是雙方協同開發,與蘋果合作模式相同,而未來是智慧車導入人工智慧的時代,一旦2025年台積電為了車用發展出來的3奈米製程,只要符合車歸考驗標準之後,跟特斯拉的合作勢必會再擴大一步。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