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化療也能在家做?醫親說明:遵守4重點,「居家化療」反而大幅提高生活質量

優活健康資訊網/陳麗茹 2023.09.14 10:20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人最常發生的癌症,儘管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提早篩檢,但根據臨床案例顯示,仍有15%大腸癌病患一到門診已是腸道阻塞甚至穿孔的末期狀態。癌症病患除了要面對手術壓力,更要與化療抗戰,對生活與心情都是不小的影響。

大腸直腸癌目前的治療方式在初期未轉移的情形下,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術後的病理報告顯示癌細胞有轉移可能,就必須搭配化放療。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基翔表示,以門診案例來看,目前第1期病患約佔20%,第2、3期佔30%,化療在第2期前多半不會使用,但第2期高危險群與第3~4期病患,就會建議進行術後的輔助性化療來降低復發風險。而第四期的患者,由於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其他的器官,治療就以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為主。

傳統化療每月必須住院2次

化療是抗癌之必須,在藥物使用上除口服藥外,也有靜脈注射。洪基翔醫師說明,以常用的化療藥品5-FU來說,由於藥液需注射24小時以上,因此患者通常需每月住院2次,對病患來說除了花費時間,心理壓力也不小。

隨著癌症治療的進步,目前已有「居家化療」的做法,只要透過院內衛教,病患與家人在家裡就能用較放鬆的方式進行療程,且達到一樣效果。居家化療的概念是以一個攜帶式的幫浦,類似奶瓶的注射器(俗稱「化療奶瓶」),大約是腰包大小;化療奶瓶是利用壓力原理,以每小時10毫升或5毫升的輸注速度給藥,不需做任何設定也沒有機械運轉聲音,睡眠時也可進行。

楊小姐是一位第三期的乙狀結腸癌患者,手術後須接受十二次,為期約半年的化療。因為楊小姐有認床的狀況,外宿時無法睡得安穩,當知道須接受化療後,非常擔心每兩星期的住院會睡不安穩,無法好好休養。因此醫療團隊向楊小姐說明居家化療選項時,患者欣然接受。之後不但順利完成化療療程,在門診追蹤超過兩年期間,大腸癌也未有復發的跡象。

大腸直腸癌患者若病情穩定或術後的輔助治療階段,化療奶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以門診來看,有8成化療病患都是選擇居家化療。洪基翔表示,化療有時會擔心沒辦法隨時有病床,等待又怕影響療程;其次院內感染風險也較高,如果癌症病患同住的病人有傳染性疾病心理壓力更大,但最重要的還是病患能在自己家中進行療程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更好。

健保給付返家後治療,降低治療壓力

居家化療已是癌症治療新趨勢,目前在對象上沒有特別條件限制,只要能夠自我照護的病患都能進行;使用前會先由專業護理人員給予護理指導並教學,協助置入人工血管角針及裝置「攜帶式化療輸液器」後,即可離院返家。如果擔心操作較陌生,可在第1次住院治療階段時先使用化療奶瓶,住院期間先熟悉操作,回到家中就可自行進行。目前健保已能補貼返家後使用化療奶瓶的費用,對病患來說也降低經濟壓力。

進行居家化療的病患需注意以下要點:

  1. 注射的手臂避免大幅度動作,像是跑步、過度伸展。
  2. 沖澡時不要淋濕人工血管,外出要將化療輸液器置放在腰包中避免碰撞,環境溫度不要過高。
  3. 隨時檢查人工血管處是否有滲血或漏出,確保管路固定。
  4. 治療計畫結束後要完整使用藥液,如有剩餘應盡快至醫院處理。

洪基翔強調,化療奶瓶對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醫院化療相當,且患者的生活質量更有所提高,只要能夠遵守上述要件,居家化療也能讓病患保持良好身心狀態、自信抗癌。

(圖/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 洪基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