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 (那個)一片高粱
十里(喲)荷塘 十里果香
哎~咳喲~ 呵 呀兒咿兒喲
咳!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一路歡笑一路歌。當小四輪拖拉機離開村裏平坦寬敞的水泥路,向唯一一條通往萬壽山的山間小路駛去時,我們被眼前的這條路驚呆了。
這才讓我聯想到,占文為啥不讓老同學開轎車和不開自家小貨車的真正原由。
眼前出現的小路,蜿蜒崎嶇,坑坑窪窪、泥濘不堪。路中央是40—50釐米的積水和泥濘。有的地方可能更深一點,少說也有70—80釐米。我們不時驚恐地用雙手緊緊抓住占文的座位,不敢鬆開,生怕被小四輪的慣力甩到車下,成了泥人。
技高人膽大。占文沉著冷靜,全神貫注地把握著方向盤,什麼情況下換檔,什麼時候加大油門,靈活自如。
占文不時地左右調整著前面的兩個車輪,始終讓車輪騎在車道上行駛。那場面,比看賽車還要驚險刺激。
突然,小四輪拖拉機前面的一個車輪掉進了泥濘裏,我的心緊張的都要提到了嗓子眼。可占文卻不慌不忙,及時調整,車輪又回到了車道上。
經過一個多小時艱難行駛,我們終於來到萬壽山腳下。
金秋時節的萬壽山,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一片片的白樺林、針葉林、闊葉林緊緊相連,林中生長的白樺樹、柞樹、紅松、榆木、椴木、水曲柳、樟松等樹木,枝葉繁茂,生機勃勃。有的婀娜多姿,有的蒼勁挺拔。還有的樹木偉岸高聳入雲,也有的樹木盤根錯節,飽經風霜。
尤其是秋季滿山的綠變成金黃與綠,再到金黃的世界,層林盡染。
明媚的陽光透過朝霧射向林間,清新潮潤的空氣浸潤著密林。我陶醉在這美麗的世界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呼吸這甘美新鮮的空氣,腳下踩著千萬片掉落的枯葉鋪成的鬆軟地毯,幾乎興奮得像個孩子叫出聲來,聆聽自己那激蕩於林間的回聲,真是心曠神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占文無自豪地說,“萬壽山不僅樹的種類多,還有不少野生動物,有飛龍、野雞、野鴨、野豬、野兔、貉子、麅子。山珍有蕨菜、蘑菇、榛子、都柿、黃花菜等,咱們吃的‘小雞燉蘑菇’裏的蘑菇就是榛蘑,山上特別多。藥用植物有生麻、黃芪、五味子等藥材。”
為打消我們怕野豬的心理恐懼,占文笑著說,“這些年,我經常上山,還從來沒遇見過野豬,也許野豬早就被我給嚇跑了。”
平路好走,山路難行。一旦進入樹林裏采蘑菇,絕對不像我們想的那麼浪漫。
樹林裏面都是草叢、灌木、倒下的樹幹。我們每個人在前行時,都要不時把擋住去路的樹枝踩倒,才能順利通行。
我和大隋、小潘一邊挎著籃子,一邊拎著塑膠捅,而占文家嫂子身上背的是一個特製的袋子。
她個子雖然不高,背還有點駝,但她在樹林行走如同平地一般,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而我和大隋、小潘腳下卻是磕磕絆絆,緩慢前行。一開始,我們無論誰發現一朵蘑菇,大喊大叫。尤其是在草叢中,樹幹基部,倒下的樹幹,埋在土裏的枝條上發現榛蘑時,更是像個孩子又蹦又跳,仿佛一下又找回了童年與父母,還有小夥伴一起上山采蘑菇的幸福時刻。
占文始終與我們保持幾十米的距離,不時吆喊著大家,生怕我們在樹林裏迷失方向。
也許是久違的感覺,或者又回想起童年采蘑菇的往事。
小潘情不自禁唱起了《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著一個大竹筐
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岡
她采的蘑菇最多
多得像那星星數不清
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傘裝滿筐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哩噻……
我也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拍下了一張又一張林中的美景。依偎在高高的白樺樹下小憩,仰首看看悠悠閑雲、澄淨的藍天、專注寧靜的野草、豐碩的秋果,切實感受到的是一種閒適、淡泊和心靈的寧靜。
當我看到林中那一片片樹葉像一只只起舞的金色蝴蝶,悄無聲息,輕輕匆匆地從空中飄落,是那樣的淒美。聽著樹林上空南飛的大雁高亢悠長的叫聲,更是感慨萬千。
這不由得使我聯想起當今這個繁華喧囂迷離的社會,人們為了名利,身心疲憊的每天奔波忙碌,到頭來不過是浮華一夢。只有自己真正放下,把大自然中絕美的風景映畫在心間,世上所有的憂愁和煩悶才會雲煙飄散。
時近中午,占文把我們領到樹林中間的一片開闊地,分享大家的“勝利果實”。
這時,我們才發現嫂子不見了,並一起吆喝,也聽不到嫂子的回應,當時氣氛十分緊張。
而占文卻胸有成竹地說,“放心吧,我老伴丟不了,這座山每年她少說也要來幾趟。”
但他還是有些牽掛著老伴。一邊說著,一邊往萬壽山西面的叢林深處走去。
5分鐘、10分鐘、20分鐘,1個小時過去了,正當我們焦急萬分時,占文興高采烈地回來了。
他說,“你嫂子在樹林中發現了‘蘑菇圈’,正等著你們去采哪!”
哇,天哪!這麼一大片的蘑菇圈,小的直徑幾米,大的直徑有20多米,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披著泥土的芳香,一簇一簇,一朵朵粉裏透紅的松磨,潔白如玉的樺蘑,色如黃金的榛蘑,好像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頂著絲絨般可愛的小腦袋,嬌小無比。朵朵香氣襲人、又嫩又鮮的蘑菇,數不勝數。
一連串的問號,一連串的猜測……在我腦海裏縈繞。
占文似乎猜到了我的想法,非常認真地說,“它之所以叫‘蘑菇圈’,並不是因為它形似蘑菇,而是因為那圓圓的一圈濃密的枯草腐根下生長著蘑菇,由於松蘑、榛蘑、樺蘑特殊的生長要求,與松樹、針闊葉樹、樺樹相依相靠,無法人工種植。在雨後某個夜晚或早晨,它悄悄的成長在一棵棵或高或矮的松樹、針闊葉樹、樺樹下與甚近的草叢中有的地方長蘑菇太多了,人們都叫它‘蘑菇圈’。而且一種圈裏只長一種蘑菇,不同的圈長不同的蘑菇。”
占文接著說,“書本裏面講,‘蘑菇圈’,也叫仙人圈,仙人環。蘑菇圈的形成,其實是一種蘑菇真菌用“孢子”繁殖後代的結果。孢子在菌褶裏成熟後,隨風散落在枯草腐根中,長出菌絲。它的生命力極強,不停地向四周延展,在林中或草地上形成圓環狀蘑菇圈。大的蘑菇圈外圈直徑可達20米左右。”
占文話峰一轉,“其實采蘑菇也要靠運氣,即便是專門上山,有時轉悠大半天,也不會有多大收穫。主要原因是適合蘑菇生長的地方都在林中,加之采蘑菇的人越來越多。如松蘑、榛蘑、樺蘑只生長在成片的樹林裏,而且每年蘑菇生長的季節非常短,像這麼一大片‘蘑菇圈’,能被你嫂子撞上,其實完全是靠她走的遠,翻的勤,更深諳蘑菇的生長喜好,其實也不容易。”
此時,我們每個人心情格外亢奮,忘記了時間、疲勞、饑餓,恨不得多生出幾只手。一開始,我蹲著,接著又坐著,後來我乾脆趴在地上采蘑菇,幾乎陶醉其中。
我們采了一筐又一筐,裝滿了一袋又一袋,足足裝了5個袋子和2個籃子、2個塑膠桶,實在無處可放,才戀戀不捨的罷手。
已是夕陽夕下,這時,永青村來萬壽山采蘑菇的村民們,才陸續地從樹林中慢慢地走出來。他們手提肩扛,收穫的是大山的饋贈,臉上掛滿了喜悅。並且心無旁鶩地把自己融入了山水詩畫的意境中,是那樣如癡如醉。
在這裏,不僅讓我找回了童年時采蘑菇的快樂,而且更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無限的魅力。
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留住青山綠水,才能留住我們美好的家園。對此,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