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以核電大國法國、韓國的例子說法,已經被產學界糾正過好多次。經濟部大官們仍然臉不紅、氣不喘地照樣複誦。台電呢!反正是國營事業,沒退休前的高階主管也只能奉命行事、言不由衷。(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現在當官愈來愈要有「鬼扯還臉不紅氣不喘」的功力。經濟部和台電最近對能源政策的發言,堪稱其中「歪眼球,厚臉皮」的代表。
台電虧損情況嚴重,預估至年底累計虧損逾4,000億元,行政院日前拍板明年編列1,000億元增資台電。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批評民進黨老是拿錢補助台電,綠能政策錯誤,比貪汙還嚴重。
本文之所以批評經濟部歪眼球的主因是,侯友宜抨擊蔡政府能源政策的焦點是,如果其發電的能源配比在燃煤和燃氣不高到七、八成,台電的虧損就不會那麼大。
而台電有辦法降低燃煤、燃氣的發電比率嗎?當然有,最起碼過去兩年若能及時讓核二、核三延役,不但符合國際將核能視同綠能的潮流,又有助於降低碳排放。發電成本的降低加上淨零碳稅的節省,估計核二和核三每年可以替台湾省下新台幣二千億左右。這不是台電做不到,而是蔡政府硬要執行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
顧左右而言它, 還耍障眼法
經濟部硬把政府不補貼台電,扯到如果不補電價要再漲至少四成,進而拿通貨膨脹會更高來嚇唬百姓。官僚領人民的俸祿久了,真的變成不食人間煙火。提醒經濟部大官們,行政院撥補台電增資的1,000億元,也是從人民口袋拿出來的。這種左口袋手搬右口袋的補助其實是非常不公平、不正義的劫貧濟富。拿大部分用電小的家庭的錢去補貼用電量大的廠家,是標準的轉移焦點的障眼法。
瞎扯的功夫呢?經濟部以核電大國法國、韓國的例子說法,已經被產學界糾正過好多次。經濟部大官們仍然臉不紅、氣不喘地照樣複誦。台電呢!反正是國營事業,沒退休前的高階主管也只能奉命行事、言不由衷。
針對台電因過分倚賴燃氣、燃煤而導致的虧損擴大,經濟部和台電共同斷章取義的詭辯功夫也愈來愈爐火純看了。他們搬出用核發電的法國、韓國來做為另一個障眼法。經濟部說:「這兩國2020至2022年間分別調漲了工業電價47%及55%,但他們的電力公司在2022年時,單年仍分別虧損新台幣5,700億及7,500億元,並且各自推升了國內通膨率7.13%及5%。然而,經濟部不說的真相是,台電公司去年發了2,881億度電,但韓國發5,720億度電,法國也發4,451億度電;且韓國的火力發電還是民營電廠發電,購電成本墊的更高。
遮眼又鋸箭,何止亂比一通
清大教授葉宗洸指出,法國和韓國雖然核電占比高,但發得電也比台電更多,分母變大了,當然會虧更多。事實的真相是,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當然很好,但要準備好了再來全力發展。若當初核一、核二都能延役,去年也就能起到平穩電價的作用。核三今年再延役,台電每年的虧損至少可減低三分之一以上。
台電預估今年虧損達2,700多億,連同去年虧損2,600多億,二年合計虧損5,400億。但日前在電價審議會工作小組提出的數據,虧損又擴大了,預估全年虧損3,200億元,較先前擴大約400--500億元。對此,經濟部不但轉移焦點,表示再生綠能只占6%,顯然並非虧損主因,真正虧損原因是俄烏戰爭後,燃煤漲5倍、燃氣漲7倍。
經濟部和台電更厲害的騙功是,他們的資料自誇2022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達238.43億度,比2021年發電量174.56億度,一年成長了36.59%,而其同期的發電占比也從6%增加到8.27%,大幅增加了2.27%。但相對於原計劃預定的發電占比在2025年從20%降到15%的目標剛好過半,未來兩年以目前進度顯然無望,卻隻字不提。
為了掩飾錯誤可以如此鋸箭也是官場騙術一絕,絕大多數傳播媒體卻隨其風向報導,甘做錄音機,豈不令人扼腕!
誠實、踏實,務實地的能源政策
非核家園是台灣美麗的新世界嗎?台灣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眼前就面臨兩座大冰山,一是在經濟面上,電價將大幅上漲,引發通膨和增加產業營運成本;二是在環保面上,零碳排放將無法有效推動,降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怎麼辦?
「台灣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非常脆弱。」前環保署長魏國彥說:「能源安全可用英文的「3A1F」來概括:availability、accessibility、affordability、fairness,也就是要充分考量可得性、可及性、付得起、公平性等四個因素。」
台灣是個孤立的海島,進口能源的倚賴量又達九成以上,常因國際戰爭、地緣位置而破壞安全性和穩定性,不能學德國,而應參考日本和韓國的務實做法,不是說假話,不知變通,描繪要付出很大代價、反而增加國家安全風險,以及在可預見的將來又很難達成的夢境,欺騙百姓,拖累國家。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