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剛過進入到處暑,雖然代表暑氣逐漸退去,但白天高溫仍有三十幾度,曝曬在陽光下像是被烤熟一般,不少上班族、通勤族因長期頻繁進出冷氣房,開始出現整日疲倦昏沉、食慾不振,臨床醫師近期收治不少這類「冷中暑」的患者,提醒民眾要避免讓身體溫度忽高忽低。
秋老虎發威冷中暑患者增多
雖然漸漸轉向秋季,早晚氣溫逐漸轉涼,但正中午天氣仍炎熱高溫,白天體感溫度仍與夏季差異不大,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家醫科醫師陳怡廷坦言:「近期不少患者反應總覺得身體相當疲倦、不適,嚴重的人還會出現頭暈及噁心、反胃等現象。」
像是 1 名 38 歲女性最近辦公時不僅愈坐愈累,整個人還特別「阿雜」,身體感到悶熱不適,詢問同事後,意外發現大家都有類似症狀,經就醫後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冷中暑」。
到底什麼是「冷中暑」?陳怡廷解釋:「夏天不論在冷或熱的環境中,只要身體接觸溫差過大的室內外,當散熱或是體溫調節不良時,就有可能會造成中暑,除了一般常見的熱中暑,也會有冷中暑的情況發生。」
【冷中暑小檔案】
- 造成原因:環境氣溫冷熱變化過大、體溫調節不良
- 表現症狀:倦怠、噁心、嘔吐、頭暈、食慾不振
- 生活預防:避免長時間處在冷氣房、固定保持運動習慣
反覆進出冷氣房容易讓身體難散熱
尤其不少民眾耐不住炎熱高溫,常從戶外直接躲進室內吹冷氣,不論是假日出遊、還是上班通勤族或送貨員,反覆進出冷熱溫差大的環境中,這些都容易會造成身體散熱不良,讓原本應該通過汗水或毛細孔排出去的熱氣,因為遇冷後,毛細孔和微血管急速緊縮,導致無法散去而出現冷中暑。
陳怡廷提到:「冷中暑主要是由於身體在環境溫差的改變下,有些則是發生在天熱突然洗冷水澡,或大量吃冰品的人,身體來不及適應溫度變化而中暑。身體沒有成功達到排汗、散熱,長期累積下來,人就會容易感到比較疲累,並覺得頭暈虛弱或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
切忌大量飲用冰水!搭配運動有助散熱
建議民眾應減少頻繁進出溫差大的地方,或是在冷氣房中留意環境溫差變化,可添加薄外套,避免讓身體溫度忽高忽低。飲食上可煮生薑冬瓜湯、四神湯或綠豆薏仁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調理脾胃功能預防中暑。
若民眾因工作需求,時常處於溫差大的環境中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就要看水分流失狀況適當補充水分,建議以溫水、常溫水為主,切忌冰水,如果流汗量大,則可補充含有電解質的水,每天還要保持固定運動習慣,適度流汗能幫助散熱,有助緩解及減少冷中暑。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中暑分陰暑、陽暑處理方式大不同!專家教你如何分辦、緩解、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