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打造吃不胖體質!張佩蓉營養師:掌握3大關鍵,提升基礎代謝率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08.30 08:00

許多人都曾經有以下疑惑:「明明平時的飲食作息都相同,偶爾還有做運動,但體重卻悄悄地上升了!」根據統計發現,30歲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遞減,平均每十年會下降5-10%,當熱量消耗減少,體重自然也逐漸增加,這也是許多人中年發福的原因之一。如何打造吃不胖體質?張佩蓉營養師表示,關鍵在於掌握提升基礎代謝率的三大元素:水、肌肉量、睡眠。

打造吃不胖體質!張佩蓉營養師:掌握3大關鍵,提升基礎代謝率

BOX.什麼是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張佩蓉營養師表示,想像你今天一整天什麼也不做就躺在床上放空,此時身體維持生理基本運作如呼吸、心臟跳動、腎臟過濾、分泌荷爾蒙等所需消耗的熱量,即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

人體的熱量消耗的三大來源:

1.基礎代謝率:佔60-70%

2.生理活動、運動:佔20-35%

3.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為攝取食物後消化、吸收、代謝所消耗的熱量:佔5-10%

也就是說基礎代謝率才是消耗熱量的最大功臣,因此想要吃不胖,只要提升你的基礎代謝率自然就能擁有易瘦體質囉!

提升基礎代謝率的三大元素:水、肌肉量、睡眠

1.提升基礎代謝率的元素一:水

──喝水幫助體內代謝

張佩蓉營養師表示,人體約70%是由水組成地,因此「水」在身體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足夠的水才能將養分運送至體內,將廢物排出體外,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另外也有助抑制食慾,運動時更是不可或缺。

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 6-8杯的水(每杯 240毫升),若要更精密一點計算,建議大家可以用體重去做計算,一般來說為體重乘以30~50ml,依季節、環境等有所差異。

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 6-8杯的水(每杯 240毫升),若要更精密一點計算,建議大家可以用體重去做計算,一般來說為體重乘以30~50ml,依季節、環境等有所差異。

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 6-8杯的水(每杯 240毫升),若要更精密一點計算,建議大家可以用體重去做計算,一般來說為體重乘以30~50ml,依季節、環境等有所差異。

★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 = 體重(Kg) X 30~50(ml)

<舉例> 體重60Kg的成人,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 = 60 X 30~50 = 1800~3000ml

而水的攝取時機也是有小撇步喔!現代人常常因工作繁忙、沒有口渴感,不知不覺就很容易忘記喝水,這邊教您最佳喝水時間點,養成喝水好習慣。

★建議喝水時間點:起床、早餐前、午餐前、下午茶、晚餐前、睡前(不超過100ml)

※小提醒:以少量頻繁的方式補充,每次約200~300ml。

2.提升基礎代謝率的元素二:肌肉量

──燃脂代謝的最佳利器─肌肉

你知道每磅的肌肉比脂肪每天多燃燒5-7大卡的熱量嗎?研究發現當身體肌肉量增加,同時也會使基礎代謝率提高,自動幫你燃燒熱量。而到底該如何增加肌肉量呢?很簡單就是要「運動」,而且要作「阻抗性運動」如重量訓練、伏地挺身、槓鈴、啞鈴、壺鈴、TRX等。

接下來,再搭配正確飲食,增肌效果才會更加乘!一般來說,在實行有效的重量訓練後肌肉處於被破壞撕裂的狀況,此時若給予足夠的營養有利於肌肉的修復與合成,也就是先破壞再重建的概念,因此,建議運動後應要馬上補充足量的高生物價蛋白質如牛奶、豆漿、蛋、魚肉、雞肉、牛肉等(約2.5~3.5份),以促進肌肉生長合成。

3.提升基礎代謝率的元素三:睡眠

──掌握黃金睡眠期,啟動身體代謝力

好的睡眠養就好體力與好代謝,熬夜晚睡不但會影響隔天的精神,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甚至還會不小心吃下更多的熱量,以中醫觀點來說,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的排毒時間,也是身體器官休息的時間,建議最好於晚上11點前入睡,且睡足6-8小時,另外,一些影響睡眠的食物也要注意(見下表),如此讓你一夜好眠,一覺到天亮!

(圖表/取材自張佩蓉營養師部落格)

(圖表/取材自張佩蓉營養師部落格)

※本文出自 凱特文化《營養師的36日進食計畫》

Q老師的營養教室 _張佩蓉

【延伸閱讀】

痛風易併發三高,揪3大元凶!嚴可倫醫師:防痛風發作,別碰4大飲食地雷

益生菌、魚油減重好幫手,是真的?專家分析10大減肥食物

斷食、水果減肥越減越肥!名醫蕭敦仁:養成5個好習慣,減重不復胖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23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