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年輕人缺心理諮商之亂 敲響心理諮商納健保警鐘

民生頭條/ 2023.08.29 15:00

李玉嬋教授/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投書

缺口罩、缺蛋、缺衛生紙之亂後,台灣出現「缺心理諮商」之亂,就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112年8月1日推出15-30歲年輕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才3周就爆量停止預約,吃了閉門羹,就怕年輕人再次緊閉心門,更認為求助無門。卻敲響年輕人迫切需求心理諮商專業資源的警鐘,反映出心理諮商納健保的急迫性。

號稱健保醫療資源豐富的台灣,不讓有需要的人找不到資源。Covid-19期間,衛福部也曾於111年推出一年期的「醫護人員免費3次心理諮商服務方案」,並未用罄。這次方案剛推出就爆量,尤其都會區縣市最早喊停;擠向偏遠縣市也沒有,就如同缺蛋、欠缺民生必需品一樣,令人著急。
無法使用15-30歲高自殺風險族群,或因學校、社區或身心科心理諮商得預約2-6個月後才有免費、公費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被遊說去3次免費心理諮商,突然喊卡,讓年輕人很憂鬱。心理健康司司長在《康健》雜誌表示,希望以此方案讓年輕人知道心理諮商資源在哪裡,不因不敢求助而錯失機會;或因健保資源不足,無法接住高自殺風險年輕族群…等。此舉,意外敲響心理諮商資源難上加難的挑戰。

衛福部112年8月1日剛推出15-30歲年輕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才3周就傳額滿、停止預約。

醫療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圖右)呼籲正視年輕人缺心理諮商危機,得納入健保徹底解除資源不足問題。(圖片來源:李玉嬋心理學教授 提供)

近年,頂大生無預警接連跳樓自殺,大專生被通報高風險年增加9倍,自殺年齡層下降,並成為年輕族群第二大死因。雖呼籲調整《學生輔導法》專任輔導人員或心理師與學生比,卻難從現行1:1200調整比照美國1:1000或澳洲1:800,也欠缺罰則,致使多校未必補足。畢業入甫職場的年輕族群,或因低薪或高失業難自費心理諮商。不禁問,為何無法像生理感冒一樣,將憂鬱症視同心理感冒,讓民眾自己評估並即時使用健保資源心理諮商,及早緩解憂鬱症狀與自殺風險?
心理諮商納入健保給付項目的公共政策倡議聲不斷,健保署與衛福部曾召開多次會議仍不了了之。雖然,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住院支出高居健保支出第三大,僅次於癌症、洗腎;但門診支出卻僅排名第20,彷彿得等到精神疾病轉重症住院治療,才能有一次長達28天住院,得到充足心理諮商的機會?
全台每4人有1人受情緒困擾所苦,每6人有1人藥物助眠。相較之下,少有門診心理諮商處方;或是不惡化重症住院,難用到健保心理諮商;縱使出院又落入缺乏持續門診的機會,累積心理諮商問題,這樣讓人憂鬱的處境,反而使應該陽光燦爛年輕人快樂不起來。
我不斷倡議,先制定心理健檢納入現行健檢項目的國家政策,以利篩檢心理健康高風險者,如此才能有效推動後續規畫使用健保給付有限次數之心理諮商資源。而曾正確認識並使用心理諮商資源度過生命低潮的現代人,能適時幫助自己使用心理諮商化解心理危機。
追求財富自由之外,追求心靈自由已成年輕新流行。台灣號稱醫療資源豐富,獨缺心理諮商健保資源。甫推出便立即爆出資源不足的心理諮商方案已敲響警鐘,呼籲政府超前部署,將心理諮商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別讓憂鬱症年輕化、普及化的趨勢,因「免費諮商等太久」或「自費諮商太貴」錯失防治憂鬱和自殺危機, 更避免日後全民買單花費更大在精神患者住院和籌設司法精神病院的巨額支出。年輕人交響的警鐘,請讓納入健保心理諮商上路吧。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