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彰化擁有全臺第6多,共174處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資,國定古蹟數量排名全臺第4,文化部長史哲26日訪視彰化縣「彰化市農業倉庫」,他表示,本次「歷史五期」計畫,彰化縣共申請44案,獲核定補助27案,核定總經費3.7億元,文化部核定補助2.6億元,為全國第4高,扣除6都則為全國第2,除顯示文化部與彰化縣共同守護文資的決心,亦顯現中央補助不分黨派。
▲「彰化市農業倉庫」於2016年指定為彰化縣定古蹟。(記者林明佑翻攝)立法委員黃秀芳、謝衣鳯,以及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洪宗熠、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彰化市農會總幹事白閔傑等共同出席。史哲說,今年立縣300年的彰化,在中臺灣的開發史上是不可抹滅的一段故事。同時,彰化更是臺灣的糧倉大縣,期盼修復後的農業倉庫成為新舊融合典範。並與扇形車庫、臺鐵宿舍群共同連結成後火車站文化聚落。
▲文化部長史哲訪視彰化縣「彰化市農業倉庫」,立法委員黃秀芳、謝衣鳯,以及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洪宗熠、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彰化縣文化局長張雀芬、彰化市農會總幹事白閔傑等共同出席。(記者林明佑翻攝)史哲表示,近幾年文化部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彰化縣共4.6億元,其中與文化資產相關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彰化縣2.97億元。其餘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經費,則包含「歷史四期」補助4.35億元,以及本次「歷史五期」2.66億元,文化部近年投入補助彰化縣文化資產經費近10億元。
史哲指出,「歷史古蹟不僅是將我們帶回過去,更要將歷史帶向未來」,今日訪視的「彰化市農業倉庫」,保存當時糧倉特殊造型,在未來修復後,將與農業部合作的新建推廣教育文化大樓,「成為一個古蹟新舊共融的建築典範」。再加上連結扇形車庫及臺鐵宿舍群,相信將在彰化後火車站形成特別且別具風味的文化聚落,一定能為歷史古城彰化的觀光帶來最大助力。
文化部表示,「彰化市農業倉庫」於2016年指定為彰化縣定古蹟,農倉運用煙囪效應原理,透過空氣對流將米倉內濕熱的空氧排出屋外,其厚實的牆體、圓弧形的屋頂,以及圓拱形式的門廊窗戶極具特色。農業倉庫在2016年指定前曾遭部分拆除,後依文資法啟動暫定古蹟保護,接續經審議通過指定為縣定古蹟,整體亟待修復。
文化部「歷史五期」計畫核定補助修復工程6,144萬元,並經文化部多次跨部會協商,由農業部補助「彰化市農會農業推廣教育文化大樓」新建工程5,400萬元,總計1.15億元。將以舊棟新生、共存共榮的方式修復,跨部會與地方合作活化後,未來將展示臺灣農業穀倉的歷史、米食文化與常民生活。
此外,文化部也補助「彰化縣文化景觀彰化臺鐵舊宿舍群3棟修復工程」5,093萬元,將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彰化縣政府、彰化市公所協力解決修復專業人力與經費問題,完成後可望有效串連彰化舊城區的國定古蹟扇形車庫,整體成為文資再利用結合文化觀光發展的具體案例,使古都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