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30年前的核廢水歷史公案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有朋友在我PO文留言裡PO出這張圖。這是一個有趣的歷史公案,但是也足以證明,任何的科學,只要一牽扯到政治,就會徹底複雜化。
這事,發生在30年前的1993年。眾所周知,前蘇聯有著龐大的核工業,無論是核電產業的核廢料,還是核潛艇的廢液,都需要妥善的處理與存儲。當存儲空間即將耗盡時,就需要往海裡排放一點兒。
那時候,還沒有全球性的關於核廢料排放的相關公約,尚處蠻荒年代。這當然不是蘇聯一家的做法,英國、法國、美國的軍事和商業核計劃都產生了大量不同類型的核廢料,全球核工業自1946年開始,一直存在將船舶上的核廢料傾倒到世界海洋中的行為。
面對迅速增長的核廢料庫存,從1950年代開始,各國政府選擇了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來處理其中一些核廢料--將固體和液體核廢料直接傾倒到海洋中。他們的想法是,這些核廢料將會在深海中消失,其放射性也會被浩瀚無垠的大海稀釋。
但是公眾逐漸發現了有人在肆無忌憚地往海裡倒這東西,自然是怒不可遏。
公眾對各國政府和全球核工業持續施壓,終於在1970年代建立起了反對向世界海洋傾倒核廢料的《倫敦公約》和《倫敦議定書》(LC/LP);但《倫敦議定書》(LC/LP)對各大帝國的限制時強時弱,純粹要依賴各國內部的民意壓力,自然不會特別靠譜。
等到蘇聯解體,俄羅斯銀根緊缺,處理龐大的核廢料以及核武器庫力不從心。美國大哥裝起了孫子,只給了6億美元援助讓俄羅斯處理核武庫,卻不提其他核廢料的事情,尤其是停用的核潛艇產生的廢液,俄羅斯捉襟見肘了。
那怎麼辦呢?往海裡排唄!1993年10月17日,俄羅斯海軍TNT27號船從海參崴附近出發 ,駛向日本海,船艦拖拽了一艘油輪,上面載有900噸核廢料。
這不是俄海軍唯一一次執行這樣的任務,不過這次他們十分不走運,由於情報洩露,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提前得知了俄羅斯準備排放核廢料的計劃,便動員了一艘海事監測船跟蹤了TNT27號軍艦。
要說這俄聯邦海軍也真是神經大條,一艘民船跟蹤軍艦,他們居然也沒發現……
等到TNT27號排完核廢料返航之後,「綠色和平組織」的船隻迅速抵達事發海域,在短時間內對該片海域的輻射水準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周圍輻射水準是正常水準的10倍。
「綠色和平組織」船員約翰.斯普蘭奇表示,很明顯,液體核廢料被直接從船上泵入大海。
「綠色和平組織」將這一結果通報了媒體和日本政府,引起國際輿論譁然,日本方面表現得尤其憤怒。
不過這憤怒卻顯得有些滑稽。日本政府雖然不知道俄羅斯海軍什麼時候、在哪裡排放核汙水,但是俄羅斯在公海排放核汙水這件事,他們是本來就知道的。
因為,就在1993年10月,俄聯邦總統葉爾欽剛剛訪問了日本,在與日本首相細川護熙的談判中,葉爾欽表明了俄羅斯方面的困難,並且說這項核廢料排放計畫會持續到1997年。當時細川護熙雖然沒明確表示同意,但也沒態度激烈地反對,遺憾了一下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然而過了一個禮拜,他卻表現得像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一樣,對俄羅斯方面強烈抗議。
這是為啥呢?因為這細川護熙政權是一個非常脆弱的政權。在冷戰時期的日本,左翼的社民黨實力強大,為了防止左翼通過選舉取得執政權,自民黨從1955年開始,統合右翼勢力建立了長期的穩定政權,史稱「55年體制」。
然而當冷戰結束,左翼上臺倒向蘇聯的危機不復存在,自民黨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日本統治者沒必要維持一個涵蓋廣泛右翼的大帳篷政權。而且55年體制下自民黨高層非常腐敗,早就失去了民心。
果然,在1993年7月進行的眾議院總選舉中,自民黨慘敗,511個席位中,自民黨僅取得223席,只占43%,失去了半數。7月29日,日本社會黨、新生黨、公明黨、民社黨、社會民主聯合、新黨先驅、日本新黨以及參議院會派「聯合參議院」的七黨一會派舉行首腦會談,協商合作事宜,達成了推舉原熊本縣知事細川護熙出任首相的共識。這個政權被稱為「非自民.非共產八黨聯立政權」。
按照國際經驗,自民黨便該向義大利的天民黨一樣,陷入解體與重構。然而,日本與義大利畢竟有不同的背景。社會層面上,日本自由派和左翼勢力並無根基,與自民黨無法較量。而自民黨長期執政,與公務員團體又形成了強大的依附關係。其他政黨哪怕在選舉中戰勝自民黨,也根本無法真正執掌權力。何況細川內閣還是個八黨聯立的局面,內部根本無法團結。
細川內閣上臺後,很快發現自己的執政有巨大的阻力,親自民黨的公務員團體陽奉陰違,造成細川護熙政令不出官房。
國民強烈的改革願望與政府施政的困難發生了對撞,細川內閣在國內事務上焦頭爛額,既然在國內搞不出來動靜,那麼只能在外交領域發威了。
於是便出現了上文中明知俄羅斯排放核汙水,卻裝不知情,又在事後展現憤怒姿態的滑稽場景。
當然,在這個事情裡最大的丑角還不是日本,而是國際原子能機構。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噁心在於,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俄羅斯要排放核汙水,而且知道俄羅斯船隻什麼時候出發,在哪裡排放,也知道排放量是多少。但是這個名義上保護公眾免受核威脅的組織,選擇與俄羅斯的核工業站在一起。
然而,當綠色和平組織踢爆了俄羅斯的糗事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地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立刻與日本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大力抨擊俄羅斯的行為不負責任。
據說俄政府頗為驚訝,因為他們按照制度,把己方核工業的許多內容,都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透露過,沒想到對方會來這麼一手。
俄羅斯環境部副部長阿米爾汗.阿米爾哈諾夫說,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已提前收到警告。
俄羅斯官員還表示,海岸附近一艘超載的儲油輪年久失修,有沉沒的危險,因此他們不得不將核廢料轉移到另一艘油輪上。但那艘油輪也已經滿了,所以核廢料不得不迅速傾倒在海上。
俄羅斯環境部長維克多.丹尼洛夫.達尼揚尤其憤怒,他嚴厲批評了「綠色和平組織」和其他國際環保組織,這些組織對上週末傾倒廢料的俄海軍油輪進行了跟蹤,並向國際新聞機構提供了此次行動的視頻。
「這個問題被過分誇大了,」俄羅斯部長說。「我有更嚴重的生態問題需要處理。」
發展到此時,俄羅斯已經有點兒鬆口,卻還沒有徹底屈服。但此時日本又拉來了兩個朋友,讓俄羅斯感到壓力山大。
1993年,從民主陣營轉向保守陣營的金泳三當選總統,建立了韓國當代史上第一個文民政府(非軍閥民選政府)。金泳三對國內事務,尤其是經濟,那壓根是一竅不通。比如看見股市漲跌,他只覺得紅啊綠啊頗為耀眼,對內容則無絲毫興趣。這麼一位大爺當然在內政上無甚可做,便將工作重點也放在了外交上。
當時的韓國保守派與日本的聯繫非常緊密,像瀨島龍三這樣與兩邊高層都關係密切的大佬也有不少,所以日本方面很輕鬆就聯繫上了韓國總統秘書室長樸寬用,成功安排韓國總統與日本首相緊急會面。
1993年11月6日,金泳三與細川護熙在首爾東南370公里的慶州舉行首腦會談。為期兩天的會議討論了兩國與朝鮮的關係、亞太經濟合作以及本次會面的重點:對俄羅斯向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水域傾倒核廢料的共同關切。
同時,日本積極發動駐在本國的美國記者,讓他們向總部提出要求,加大對俄羅斯傾倒核廢料的報導力度,將其危害大大宣傳,倒逼美國政府不能坐視,且讓俄羅斯感到巨大的國際壓力。
果不其然,美國政府看到《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紛紛報導此事,立刻決定聲援日本政府,向俄羅斯方面施壓。
這可好了,美國大哥對俄羅斯的壓力自不必提,就連韓國的壓力也讓葉爾欽有些吃不消。因為當時韓國是俄羅斯幾大債主之一,為了給韓國還債,俄羅斯方面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武器還外債。
俄羅斯將幾十輛先進的T80坦克贈送給韓國,抵償欠下的債款。經過韓國專家的分析,這些送來的T80,不是出口用的猴版,而是俄羅斯軍隊自己使用的優秀版本。
債主們一起說話,威力非同小可。俄羅斯馬上在隨後一周內認慫,承諾不再傾倒核汙水。
但俄羅斯也負責任地提出解決方法,他們呼籲外國提供資金幫助,以加快核廢料處理廠的建設速度,並表示,如果建造核廢料處理廠的時間超過18個月,俄羅斯海軍可能會被迫恢復在海上處理廢料。於是日本和美國便追加了一筆經費援助,解決了這一問題。
然而,這所有的一切在今天看來,卻是那麼的諷刺。1993年,日本政府稱俄羅斯的傾倒行為極其「令人遺憾」。現在,日本政府卻極力證明它自己排放超過100萬噸放射性核汙水的計劃是「必要的」,因為沒有可用的儲存空間,而且水沒有受到污染,而是經過「處理」的。
那一次俄羅斯傾倒的核汙水只有900噸,不到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量的0.07%!放射性活度大約為福島核污水的0.0086%!
1993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先是替俄羅斯打掩護,又在事情曝光後配合日本向俄羅斯施壓,自打耳光。如今,國際原子能機構已與日本政府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為其計劃提供掩護,並確保按照國際慣例安全地進行排放;這是換了個角度又抽了自己一巴掌。
1993年,韓國政府清晰地知道排放核汙水是有害的,並且配合日本向俄羅斯施壓。2023年,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可以親口喝下福島的核汙水」。
1993年,美國媒體和美國政府態度鮮明地站在反對排放核汙水一邊。今日,他們集體為日本背書,對福島核汙水的危害隻字不提。
1993年,俄羅斯接受國際援助,停止了傾倒行為。如今,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科學代表大衛.桑蒂洛博士稱,智利、中國以及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和帛琉的政府都表示支持在技術工作組中審查排放替代方案,但日本在2021年10月的會議上拒絕考慮這一選擇,其立場得到了美國、法國和英國的支持。
說到底,只有這個「綠色和平組織」,立場始終如一。不管大家喜歡還是討厭這個組織的種種行為,但在這事上沒有「雙標」,倒是應該承認的。
1993年,「綠色和平組織」有日本、韓國、美國的支持,所以可以用一艘民船跟蹤俄羅斯軍艦,踢爆俄羅斯的傾倒核廢料行為。
可是到了今天,他們當年的「盟友」全部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對於日本即將傾倒的120萬噸核汙水,他們毫無辦法。
面對一群唯利是圖到精神分裂的混球,別人能有什麼辦法呢?畢竟,他們自己完全不要臉。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