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台北市十年來更潮濕、更悶熱!小心對血壓、心律、心血管都有影響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3.08.26 00:05

天氣越來越熱、濕度越來越高,極端氣候度人體健康帶來直接的影響,尤其季節交替變化時,不論是天氣濕度、溫度、PM2.5 同樣對心血管造成明確變化,台大醫院環境與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指出:「民眾夏季空調可設定在 23-28 度都是舒服溫度,可用除濕機降低濕度;冬季則是室內溫度不要低於 18 度,建議可以維持在 23-24 度,這是對人體最合適的溫度。」

血壓、心率、心臟輸出量隨著四季而變化

台灣處在亞熱帶國家,正因為「濕度」高,濕熱容易讓人汗流不出來;冬天濕冷時又體熱很快流失,蘇大成比較台北市 2013 年與 2022 年平均溫度、平均濕度、PM 2.5,蘇大成觀察下坦言:「台北市過去十年越來越潮濕、越來越熱,不論冬季、夏季整體氣溫增加 1-2 度、濕度也增加 5 %。」

台北市十年來不論冬季、夏季溫度明顯增加1-2度/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唯一看到較好的變化是,從環保署檢測站所得到資料 PM2.5 空氣品質是有改善,到底這些細微天氣變化對於身體有什麼樣的明確改變?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進行研究,招募台北市 86 名平均 43 歲的上班族進行實驗,觀察在氣溫上升、濕度增加時,心血管出現哪些變化。

隨著四季轉變,環境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存在明顯改變,濕度及 PM2.5 濃度最高都是在春季,夏季與冬季平均氣溫落差 15℃。

從研究數據發現環境溫度每上升 1℃,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 0.66 和 0.61 mmHg、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則分別下降 0.62 和 0.59 mmHg、左心室最大負荷皆顯著下降。而濕度每增加 1 %,心率增加 0.92 次/分鐘,心臟輸出量增加 70.02 毫升/分鐘。

依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 氣溫增加:降低手臂收縮壓及舒張壓、中心動脈收縮壓及舒張壓、左心室最大負荷。 
  • 相對濕度增加:汗水蒸發得更慢,身體的核心溫度持續升高,導致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會降低。
  • PM 2.5 增加:細懸浮微粒顯著增加血壓,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風險。 

氣候變化確實對心血管功能產生影響/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夏天適時開空調!讓身體維持較舒適

夏天溫度高、濕度高,雖然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但因為身體核心溫度升高會導致血管舒張,血壓會降低。心臟仍在努力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時,心臟必須提高心率及心臟輸出量,才能更快地將血液輸送到身體,相對濕度每增加 1 %,心率增加 0.92 次/分鐘,心臟輸出量增加 70.02 毫升/分鐘。

讓自己在舒適環境很重要,蘇大成提到:「臨床上確實遇過患者為了省錢不想開空調,便鼓勵他到有空調的地方活動像是圖書館,酷熱夏天要避開暑熱、食物要解熱。」

冬天血壓上升、血管硬度增加!

蘇大成表示:「反之在冬天溫度下降,血壓及心臟負荷將顯著增加,冬天與其他季節相比血壓會升高、血管硬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加,確實觀察到日本人一年死亡最多是冬天,溫度絕對是健康上很重要的問題。」

另外,冬天還有個常見問題,人體為維持身體溫暖,本能地增加食物攝入,相對造成體重及腰圍的增加,這時三高也可能隨之增加。蘇大成觀察到:「民眾總膽固醇、發炎指標、血糖顯著高於夏季,冬季確實對心臟血管健康有明顯不良影響,是心血疾病的高危險季節。」

冬季時人體的心率及心臟輸出量皆降低,表明人體必須減少心臟活動,以避免寒冷天氣下的能量消耗。

生活在亞熱帶城市的民眾,從飲食生活上順應四時,在居家以及工作環境上,控制環境溫溼度及空氣品質,氣候季節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下人體如何適應,以促進心血管健康。

諮詢專家:台大醫院環境與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
參考文獻:Urban climat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Focused on seasonal variation of urban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PM2.5 air pollution
參考文獻:Health effects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cardiovascular hemodynamics among workers in forest environments

文、王芊淩/圖、巫郡郡

延伸閱讀:

夏天運動過度流汗也可能心律不整!醫師教怎麼安全戶外活動

氣溫超過 32 度,中風機率增 66%!心臟科醫師提醒夏天保護心臟 2 招

夏季溫差也傷「心」營養師:推薦 3 飲品補水又護心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