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攝護腺癌死亡率已到第6名!醫籲:逾50歲定期檢查 降低死亡風險!

今健康/今健康 2023.08.25 14:30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但根據衛福部統計,111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死亡率10年來上升47.5%,更是65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

攝護腺癌死亡率已到第6名!
台灣惡性度比國外高原因是?

攝護腺癌:男癌死亡率第6名。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接近100%,但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

初期症狀不明顯: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徵兆,或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與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直到第三、四期,隨著腫瘤增長,出現包括頻尿、排尿困難,排尿疼痛、灼熱、出血,精液中有血或疼痛等。

警戒不夠、自尊太強、宣導不足:
加上國人對攝護腺癌的警戒心亦不夠,篩檢不如其他癌症普及。總總原因導致台灣男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較西方國家高。近6成台灣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更有3成以上病友初次診斷時就有轉移病灶。

轉移症狀出現而跑錯科?!
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移居多,其次是內臟器官或淋巴,以及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門診觀察到有些病友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馮思中 #歐宴泉 #黃逸修 #攝護腺癌 #PARP #男性癌症 #癌症 #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 #PSA

轉移性攝護腺癌更加兇猛,
治療棘手、快速高死亡率!

歐宴泉醫師表示,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格里森分數達到8以上或是PSA指數>20 ng/ml,疾病進程較為兇猛,未來發生惡化的機率也較高。

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醫師指出,轉移性攝護腺癌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濃度。不過,通常在治療1-3年後癌細胞會產生抗性,當病友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低至去勢標準(<50ng/dL)、但癌細胞仍持續增長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單打精準致勝、雙打全面封殺!
PARP拚轉移性攝護腺癌存活期。

針對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若患者帶有BRCA突變基因,則使用PARP抑制劑,比起單獨使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其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平均延長超過半年。

雙打全面封殺:
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則研究顯示,比起單用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其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至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

醫師指出,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多,不同的治療策略影響後續疾病發展及存活。更重要的是,若能及早發現、早期攝護腺癌五年存活幾乎百分之百!也因此,提醒民眾五十歲以上不妨每年至少赴到泌尿科檢查血液PSA指數與肛門指診,才能及早發現、遠離攝護腺癌死亡風險。

#馮思中 #歐宴泉 #黃逸修 #攝護腺癌 #PARP #男性癌症 #癌症 #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 #PSA

他攝護腺癌PAS異常、持續惡化,
PARP半年指數下降、無嚴重副作用!

黃逸修醫師也分享一名逾70歲的導遊,平日排尿無異常身體也無恙,直到四年前第一次體檢觀察到PAS指數異常高,才前往泌尿科就醫檢查,確診當時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在接受去勢療法、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及化療後,仍觀察到疾病持續惡化。

由於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為BRCA突變基因,因此為其安排單一PARP抑制劑治療。雖然初期有出現輕微貧血狀況,所幸在輸血後症狀即改善,治療半年PSA指數下降外,亦無觀察到其他嚴重副作用。

黃逸修醫師建議,轉移性去勢攝護腺癌友可先進行基因檢測,若是BRCA突變基因者則可單獨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除了有較少的副作用外,也可以減輕病友的經濟負擔。若合併新一代荷爾蒙使用,兩種藥物協同作用下,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能降低至3成以上。

男性慎防攝護腺癌保健康,
醫籲50歲每半年定期檢查!

最後歐宴泉醫師強調,50歲以上男性應每半年定期至泌尿科進行血液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與肛門指診,若是高度懷疑者,建議進行多參數磁振造影融合超音波影像切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與攝護腺癌和平共存之道。

#馮思中 #歐宴泉 #黃逸修 #攝護腺癌 #PARP #男性癌症 #癌症 #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 #PSA

《延伸閱讀》

.一家三兄弟全得攝護腺癌 醫師:有家族史別輕忽!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醫教「5少5多」養好攝護腺。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