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程富陽》漫談暇客居的「田園閒話」!

愛傳媒/ 2023.08.25 11:00

程富陽》漫談暇客居的「田園閒話」!

程富陽》漫談暇客居的「田園閒話」!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政戰23期影劇系的劉先昌學長,算是我認識友人中屬於藝高人膽大的類型;他學校畢業才5年,就在民國70年於桃園富國路郊僻地區,買了間一般人眼中屬於那種鳥不生蛋,雞不下窩的鄉間農舍,偏偏他頗為自喜,因為在他這棟偏舍周遭環繞的,滿是一片限建農地的林茂田野,踏履其間,既泛幾分「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的傳奇氛圍;也興一股「越陌度阡,契闊談讌。」那種曹操式的凌雲豪氣。

         因此,他不但把朋友送給他的一件已有些歷史的「簑衣」,給掛在屋外院子特明顯的牆上,還給它取了個美名 — 「暇客居」,以示其具有「何妨吟嘯且徐行,一簑煙雨任平生。」的樸實逸氣;且並沒有像陶淵明一樣,在自家院子高吟:「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的戚鳴哀歌,自行龜縮於農圈孤舍中;而是經常廣邀三五好友,來到這處既無華麗裝潢,又稍離城市喧囂的鄉野小院,或田野焢窯,或飛觴痛飲,或品茶闊論,享受那「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閒情雅緻。

         前兩個月,他甫從大陸雲、川、疆自助旅遊回來,或許感受到對岸人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竟陡興用他的「暇客居」,也找來一些教授、將軍、學者與好友,不限主題,自由閒談,辦起一系列的「田園閒話」;他乃屬於行動派的人,在我們這些朋友還沒把擔心的話跟他勸阻前,他已風馳電掣的開展了他的「閒話家常」。

         從7/20由政戰10期張悅雄將軍閒談《我為什麼要寫簡體字及其它》,到8/3由師大張克晉教授主講《故宮學》;從8/10我們狐群健將蔣濟翔暢述《八千里路雲和月-富國島歸來》,到8/17由中文博士鍾耀寧擔綱解說《西漢演義中奇人奇事》,再到今天8/24由政戰17期的飛將軍專講《臺灣史常識》,都讓聽者誠服,未蒞者惋惜;至於還剩下的兩場,則是8/31由女作家陳薇揭開《我與魏三爺》的神秘故事,及9/7由我跟大家分享《淺談中東》的自旅議題;如有興趣又剛好是「閒閒美代子」的,不妨驅車前來聽聽。

         就我所知,這些主講的朋友,除了我以外,均是術業專攻的教授、將軍與作家友人,朋友們會參與此項活動,純粹都是為先昌兄的精神所感動;這暇客居的主人,當然不至於如西班牙名作家塞萬提斯筆下那位瘋狂的唐吉訶德,只單槍匹馬,就胡亂衝殺,飛長槍而刺,直想把他心中那個巨人的風車撂倒,然後就風光載回他的勝利品返鄉。

         我想,主人只是想藉揮出去的長矛,撥動風車的轉動,以免長槍生鏽,成了真正的一隻「擺設」;至於是否掀起多少風力?能否帶動多少湍急水流?恐怕都不在主人的預想與設想;先昌兄就是這樣一位性情中人,無畏辛勞,不自我設限,一心總想著,水到自然渠成,滴水終究能夠穿石,不會因老想著困難,就讓尚未飛的閒鶴,嘎然而止,這也是這系列專講迄今未歇的主因。

         昨(24)日主講人,是政戰飛將軍劉以善博士,他以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的背景,卻設定了談《臺灣史常識》這麼一個題目,肇因於他讀《臺灣府誌》的一段話;就是1920年寫《臺灣通史》的連橫,在其13歲時,他的父親連得政曾黽勉他:「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這段啟發連橫的話,同樣影響了原河南籍,卻在民國38年隨父親由青島轉澎湖,再抵台灣的劉將軍一生治學理念;當劉將軍以他略帶河南的母腔,瞬間轉成字正腔圓的河洛口音,慢吟這段影響連家百年教育傳承的內容時,令在場的聽眾,無不瞬間動容並擊掌讚嘆。

         其實,歷史的崎嶇坎坷與真相隱晦,很大一部分都起於政治的因素;上個世紀40、50年代,國共內戰煙硝,最後國府撤退臺灣,面臨內外交迫,讓當時的臺灣史成為「噤言」,遑論「228事件」,就是連早在1874年發生的「牡丹事件」,都莫敢多置一詞,深怕百姓因知歷史而影響團結與共識;殊不知,「無知」只是讓潛在的沈默,化為更深層的誤解而已。

         而更讓人痛心的是,一甲子後臺灣執政的民進黨,正以變本加厲的在重複昔日的歷史錯誤,一切「去中化」的結果,亦終將因斷送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通的歷史鏈結,而可能鑄成「美中博弈」中演變衝突或戰爭的那條導纜索,這種短視,正是罹患了「歷史迷霧」而不自知。

         劉博士從三國孫權、隋朝,到元朝在臺灣澎湖設巡檢司;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到顏思齊與鄭成功的攻略臺灣,從原住民各族在臺灣的分佈起源;從沈葆禎、丁日昌到劉銘傳的建設臺灣;從迪化街、華山創意園區到大稻埕的臺灣發展歷程;從三貂角係西班牙語音(聖地牙哥)見證外來殖民對臺灣的影響,二個小時不到,我們細細聆聽臺灣的百年歷史滄桑,猶如品味一曲《琵琶行》,咸感意猶未盡。

        當專講結束時,劉博士的臺灣史餘音,彷彿仍迴盪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位河南眷村二代子弟出身的將軍說的沒錯:「無論以前自詡中國人時,對待臺灣史的漠視,以及今日自稱臺灣人,卻對源頭大陸的中國文化一無所知,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這種不尊重與漠視,都將為自己與國家帶來歷史的反噬。」這席話,我們是聽懂了,但高居廟堂的執政者呢?感覺,他們仍是遙遠的一群!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