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找回完整歷史!不只縣志 雲縣府更補助地方編纂鄉鎮市志

台灣好報/ 2023.08.23 22:59
▲雲林縣已經有北港鎮志、斗六市志、口湖鄉志、四湖鄉志、西螺鎮志、虎尾鎮志、古坑鄉志、完成地方志書出版,其餘13鄉鎮志書亟需辦理編纂,又北港鎮志、斗六市志、四湖鄉志已屆新(續)修年限,共有16鄉鎮市志需進行編修工作。(記者蘇峯毅拍攝)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雲林縣史第一部《雲林縣志》將編纂記載上起本縣開拓下迄112年的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發展沿革,為了讓雲林縣的歷史更完整記錄,,考量地方財政能力,一鄉鎮市志編纂經費共新臺幣400萬元,將由縣府補助280萬元(70%)、公所自籌120萬元(30%),希望經由縣府的帶領,達到一鄉鎮就有一志書的目標,全面性、完整性保存記錄雲林的悠久歷史文化。

▲台灣西樂始祖就在雲林北港,是台灣西洋音樂相當重要的文史起源之一。(記者蘇峯毅拍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的開拓歷史可以上推至距今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期,在古坑崁頭厝發現考古遺址,而雲林早期住民是一群被統稱為「虎尾壠」的人群,出現在17世紀荷蘭文的文獻紀錄中,穿梭雲林古今歷史。這次雲林縣政府攜手產官學界、地方文史界及全縣20鄉鎮市公所展開編纂《雲林縣志》與《鄉鎮市志》的浩大工程,並向各界宣示雲林縣政府與地方公所共同推動文化建設的決心和行動,開啟紀錄及保存雲林歷史文化的新扉頁。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已經有北港鎮志、斗六市志、口湖鄉志、四湖鄉志、西螺鎮志、虎尾鎮志、古坑鄉志、完成地方志書出版,其餘13鄉鎮志書亟需辦理編纂,又北港鎮志、斗六市志、四湖鄉志已屆新(續)修年限,共有16鄉鎮市志需進行編修工作。編纂《雲林縣志》與《鄉鎮市志》是全雲林人的大事,除了縣府正在編纂縣志外,鄉鎮市公所將同步進行編纂鄉鎮市志,經由縣志與鄉鎮市志相互配合,為豐富各類史料的蒐集,文觀處於10日從古坑出發,舉辦20場耆老座談會,帶動全體縣民一起為保存地方歷史記憶而努力,期待在全體縣民的協助下,順利完成這次重大的編纂工程,讓雲林長久以來的文獻史料能夠完整地、真實地保存呈現。

▲文史工作者現場提供文本給張麗善縣長,並為縣志及鄉鎮市志編纂表達肯定。(記者蘇峯毅拍攝)

陳璧君提到,為使大眾對雲林有更多認識與關懷,雲林縣政府與編纂團隊致力蒐集地方文獻資料,透過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等方式,積極蒐羅、整理與保存,且為瞭解地方重要人物事蹟及發展變化,從8月10日起舉辦20鄉鎮市耆老座談會,至本(23)日已舉辦11場,也歡迎各鄉親民眾參與交流並提供珍貴史料。

雲林縣長張麗善提到,《雲林縣志》從民國111年啟動編纂,預計115年完成,除了卷首及卷尾之外,共有9志(每志為一卷),依序為沿革志、地理志、政事志、經濟志、教育志、社會志、宗教志、文化志、人物志,志下分篇每篇20萬字,合計11卷34篇(大事紀上、下冊為2篇),卷首及卷尾共30萬字,總篇幅共約710萬字,由44位國內專家學者與地方文史菁英組成縣志撰稿團隊,為雲林的古今歷史與變遷留下詳實記錄。未來縣志與鄉鎮市志編纂完成,將提供政府機關施政參考及後續研究需要,並延伸為各級學校鄉土教材內容,讓地方志書不只是地方志書,更是大眾認識雲林的重要素材。

▲為了讓雲林縣的歷史更完整記錄,一鄉鎮市志編纂經費共新臺幣400萬元,將由縣府補助280萬元(70%)、公所自籌120萬元(30%),希望經由縣府的帶領,達到一鄉鎮就有一志書的目標,全面性、完整性保存記錄雲林的悠久歷史文化。(記者蘇峯毅拍攝)

雲林縣政府啟動「雲林.厚工學 MEGA YUNLIN」計畫,整體包含神工學、農業學、共享學、觀光學、未來學5大主題,深化雲林的特色和宗教藝文,全面提升觀光效益與產值,為遊客打造「好吃又不無聊」的雲林縣,創造國際觀光吸引力。為了將雲林特色、宗教文化、工藝及文化創意展現,將於今(112)年11月18日至12月3日在雲林北港好庫文化園區(北港糖廠)創辦雲林縣最大場的藝文策展活動,邀請全國各地、國際遊客一同來探究雲林厚工學無限蘊藏的寶藏,更多精彩活動請上「慢遊雲林」FB粉絲專頁及「慢遊雲林APP」查詢。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