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823 09:30:05)資策會於8月舉辦44週年會慶系列活動III Plus,8月22日舉辦《建構數位信任,迎向數位經濟新趨勢》線上研討會,由數位經濟主軸-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科技法律研究所(科法所)、數位教育研究所(教研所),共同探討數位經濟時代在社會、治理與人才三大層面的關鍵議題與思考方向。
資策會MIC長期觀察國際數位轉型趨勢,指出數位經濟已是多國規劃未來經濟活動創新、產業結構轉型的核心,然而數位與社會、產業密切相互影響,使得國際間對於社會數位轉型日漸重視。迎接數位社會,有更多風險需要被關注,如數位落差、資訊安全、個人與組織的數位權利與資產保護等議題,因此發展數位經濟的兩大關鍵,在於持續增進數位包容,以及建構數位信任環境。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副主任施柏榮表示,如歐盟與英國、日本、韓國等指標國家,皆視發展數位產業為國家級的重要戰略,包含「提振核心數位產業、加快既有產業的數位轉型」兩大方向,而臺灣的當務之急是發展全面性的創新思維,從「數位技能、基礎設施、技術發展、應用服務」四大角度重新省視產業,以因應未來更多變的新興產業課題。
資策會MIC從服務業角度出發,觀測國內外產業韌性轉型的發展差異。產業分析師汪盈利指出,面對外在衝擊,國際大型企業多加速朝智慧化科技與新商模發展;國內中小企業多數維持在數位化與平台合作的商業模式,優先考量存活,而後才是適應衝擊後的環境。透過關注國際服務業如何應用新興平台,提升韌性的同時也解決原先痛點的成功範例,有助於增進臺灣產業加速韌性轉型的參考方向。
另外,資策會MIC邀請台灣大學生物科技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胡凱焜,從製造業觀點切入。胡凱焜表示,製造業者在數位轉型過程面臨到「試點困境」,除了過程漫長、複雜且成本高昂,許多小規模數位轉型試點方案,難以在企業內部大規模應用擴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以數位化思維改變經營,實務上面臨太抽象、不確定性,或是與現有典範格格不入等挑戰。
除了社會與產業角度,資策會科法所副主任陳譽文認為,「AI治理」是數位政策中最重要的議題。觀測指標國家,除了歐盟與加拿大提出以AI為管制標的的立法草案,其他如日本、英國、美國皆為了避免扼殺創新而暫不立法,以鼓勵企業自律,提供相關指導原則或技術標準的方式,推動可信任的AI發展。然而,國際對AI治理仍無共識,臺灣的AI治理模式也尚未底定,關鍵思考應在於如何降低AI風險,同時積極促進AI創新應用發展。除此,政府部門的分工與職能是否足以因應AI帶來的變革衝擊,也是AI治理的另一大關注點。
另一方面,資策會教研所長年關注人才培育等議題,主任王淳平表示,過去輔導經驗中常見因為人才的匱乏,導致無法轉型成功的狀況,因此談數位經濟的蓬勃發展,必須首重人才儲備,並須同步建立支持人才成長的環境。王淳平分享數位經濟人才發展趨勢,更以資策會教研所長期培育AI、通訊、資安、跨域、跨國等五大領域的數位人才為例,為企業提供如何建立數位轉型人才庫的實際策略與方法,協助臺灣企業提升競爭力。
資策會教研所特別邀請聯新國際醫院部長蔡義昌,分享在醫療領域中整合數位技術與資訊系統,以及培養醫療專業人才具備數位能力與跨域思維的經驗談。除此,主任張韻潔認為,有些企業在規劃數位轉型前,會先指派與數位相關的 IT 部門人員參加物聯網、大數據、AI 等訓練,不過只是了解數位科技工具與技術還不夠,如何善用工具進而改進產品與服務會是成功的關鍵。透過數位人才培育的成功案例,期盼能提供企業組織更多數位人才趨動產業創新的指引。
建構數位信任 迎向數位經濟新趨勢影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UxXDOrH7spP5vWFn4sH7fVYrb8tZN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