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退休變得更憂鬱!離開職場產生「退休壓力症候群」怎麼辦?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3.08.22 13:00

工作數十年後,不少民眾期待可以「及早退休」過著享清福的時候,但也不少人在退休後反失去生活重心,開始出現負面情緒,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坦言:「很多長輩退休後調適不良,出現精神官能症,被稱為『退休壓力症候群』」。

退休失去人生意義就會老得很快!

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是怎麼樣呢?含飴弄孫、四處旅遊、免去生活上的壓力,但在心態上得維持著「退而不休」的心情,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分享:「雖然法定是 65 歲退休,但現在很多人提早退休,假設以 50-60 歲退休距離到 80 歲,還有 20-30 年,若這段時間什麼事都不做、失去人生的意義就會老得很快。」

退休前多數人都是以工作為重,但退休後的人生也需要經過重新梳理,尋找新的人生目標。陳羿行近期收治一名個案,66 歲蘇先生從國中數學教師退休,長時間幾乎窩在家裡,愛挑剔老婆做的事頤指氣使,後來雖然照顧孫子卻非常嚴厲緊盯課業,讓漸漸開始覺得家人對他產生排斥。

離開職場後對自我價值感到迷惘

蘇先生變得悶悶不樂、開始失眠,家人認為過一段日子就好,沒想到他白天常不見了,說要去找出口,後來發現他跑去賭博電玩,甚至才一個月輸了一百多萬元,氣到和子女管控他行動,他又變回憂鬱狀況。

經檢查排除掉腫瘤、血管病變等器質性的因素,認定是因退休無法適應造成的心理因素,且這樣的狀況並非少見!陳羿行解釋:「退休後失去原本的工作重心,沒有新的重心去填補,照顧孫子的重心又被潑了冷水,造成挫折,尋求刺激做出超乎想像的賭博行為。」

重新調整生活型態,找到生活新重心很必要!陳羿行指出:「這種因退休產生失落感而造成的精神官能症被稱為『退休壓力症候群』,換句話說,過去靠著職場的頭銜或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退休後對自我價值感到迷惘,適應障礙伴隨著焦慮、不安或長期性情緒低落,甚至失眠、焦慮、憂鬱。」

即使八十歲也需要一個人生目標

退休是人生很大的變化,最好是退休前擬定維持規律生活的退休計畫,詹鼎正也抱持著同樣觀點,他強調:「學習是為了要跟上時代,尤其老人家很怕退休什麼都不做,其實長輩要有一個常常學習的心,即使已經八十歲了也需要一個人生的目標,一旦有目標之後就會有衝勁,人才會老得慢。」

可以選擇每天適度的運動如慢跑、打球、打太極拳,維持正向的人際互動、持續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可以參加社區巡守隊、當志工、參與買菜等家務,更重要的是學習和追求正面的興趣和嗜好,如烹飪、畫畫、書法等,轉化為新重心。

想要自在慢老心態就必須要慢慢轉變,不論跟跟社區大學學習新知,或是在家多與孫子互動也不錯,更重要的維持一個自身喜歡的嗜好很重要。只是不論夠過任何方式調生活下,持續感受到強烈的失落、空虛和悲傷情緒,嚴重到無法感受快樂或愉悅感,感覺生命毫無價值,此時應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諮詢專家: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羿行
諮詢專家: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翻轉對「老」的觀念!九成長輩用會line、八成退休想回職場

為何現代年輕人活得更辛苦、更憂鬱?心理師鄧惠文剖析 3 大原因成壓垮最後一根稻草

為照顧生病公公,校長被迫退休扛重擔!直到父母離世驚覺要還自己自由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