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控今天舉行法說會,針對外界關切的中國房地產危機,總經理陳佳文表示,沒有放款給中國地產商碧桂園或是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也不擔心碧桂園倒債事件會演變成2008年的雷曼兄弟風暴。陳佳文還霸氣地說,希望能夠超過富邦華一銀行,成為對中國曝險最高的台資銀行。
陳佳文說,放款多,曝險當然也會變高,如果純粹只用大陸曝險比重去看,也不合理,畢竟股東應該也希望公司能多賺錢,因此,中信金在法規範圍內,風險範圍內,還是會做大陸放款授信,目前曝險占淨值比53%,主要是放款給台資企業、同業拆借,以及大陸政府公債投資,陸資企業授信僅佔淨值的22%,其中還有是透過香港、紐約等海外放款,真正直接放款給陸資的比重10%多,資產品質毫無疑義。
陳佳文說,目前對陸放款最大客戶是oppo集團,其他主要客戶還包括平安國際、招銀租賃,不覺得大陸曝險會有麻煩,中信上半年海外獲利超過100億元,顯示台商與華商認同品牌,「我們也會審慎選擇陸資企業,如果在海外有需求的,我們的平台比大多數的中國的銀行好」。
陳佳文說,2021年對陸曝險比重,曾達72%,現在降到53%,如果未來變成60%多,也不要太緊張,既然能到大陸開業,執照也不好拿,當然希望讓資本效益極大化,因此派最好的人才進駐,中信內部的曝險指標上限,是當比重達78%,才要嚴格控管。
「認同我們曝險策略的,才會來投資中信金,否則會去投資其他曝險低的銀行!」陳佳文霸氣地說,外傳台灣某個民營銀行對陸授信曝險2.88億元,雖然不是中信,但以任何一家銀行的規模來說,這金額頂多等於是蚊子叮到,沒事,一點都不用擔心。
陳佳文說,2008年雷曼事件背後是次貸風暴,透過衍生性商品包裝房貸,賣到全球,金額非常大,風暴一產生,很多國家遭衝擊,反觀中國一直以來是比較封閉的國家,碧桂園賣到海外的債也不多,賣到境內的多,比較是境內問題,不會演成2008雷曼兄弟風暴翻版,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且中國外匯存底還是全球最大達3兆美元,他不擔心會演變成2008年的雷曼風暴翻版。
至於台積電赴日設廠,中信金是否有提供服務?陳佳文幽默地說:「我們是日本曝險最大的台資銀行,因為我們有東京之星」。
陳佳文接著說,會在熊本設代表處,ATM也會入駐台積電園區,如果台積電工程師要在日本買房子,中信銀可以支援。雖然,能在熊本賺到多少錢也未必,但相信台積電看在眼裡,也會覺得中國信託銀行「足感心」,有機會也會給其他生意。另外,台積電後續供應鏈,中信客戶也有20-30家跟著過去,也同樣會來協助,提供融資等等。
另外,針對防疫險理賠的再保攤回進度,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表示,總金額1.2億元,再保公司漢諾威已經陸續賠付,剩下7千萬元左右,相對於台壽總理賠金額200億元,這1億多元的攤回,問題不大,已經提供足夠證明,預估可全數賠付給子公司中信產險。
媒體詢問近期的信用卡聯名卡市場大洗牌,但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笑說,媒體特別關心這件事,事實上,這在銀行來說只是比較小的業務,中信在意的是信用卡手續費收入,要確保是市場第一,會盯著這件事,今年前7月,手續費收入成長3成以上,預估未來三年,都將是市場第一。
至於金管會日前針對中信金大股東干政,處份暫停中信銀行申請轉投資及申請設立國外分支機構6個月,暫停台灣人壽一年內不得新增不動產投資。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今天指出,目前看不到有什麼要轉投資的項目,不動產禁止投資一年也還好,團隊可以利用這一年時間,把現有案子做好,等一年後,再擇優來做。
中信金今天也公布上半年自結稅前盈餘328.41億元,稅後盈餘288.13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6.17%,稅後資產報酬率(ROA)0.76%,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48元。
中信金指出,受益於股利、投資收入挹注及台灣人壽避險成本降低,第二季金控獲利季成長達22%,累計上半年獲利年成長19%,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領先金控同業。
子公司中信銀行受益於存放款成長動能穩健,帶動淨利息收入持續成長;此外,由於財富管理業務動能回溫,以及在信用卡、法人金融及個人金融、彩券等相關業務成長帶動下,推升整體手續費收入,加上交易收入大幅成長,上半年合併稅後盈餘209.64億元,年成長29%,獲利表現續居銀行業之冠。
中信銀行截至6月底合併逾期放款比率為0.49%,合併呆帳覆蓋率為334%,資產品質維持穩健。
台灣人壽上半年獲利雖受避險成本上升影響較去年同期衰退,然價值型保單銷售持續成長,加上股利及投資收益挹注,稅後盈餘為保險業前四名。
事實上,金控因每月公布自結獲利,中信金日前已經公布到7月獲利,單月稅後盈餘76.13億元,累計前七月合併稅後盈餘364.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87元,排名金控第三,僅次於富邦金、國泰金。
中信金表示,7月份銀行及保險雙引擎表現亮眼,稅後獲利穩健,其中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因存放款業務動能持續成長,淨利息收入增加,同時手續費收入在信用卡及財富管理業務帶動下有所成長,惟放款成長依規定需提列較多備抵,單月稅後獲利31.88億元;另一方面,子公司台灣人壽受惠於美元升值與股利收入挹注,單月稅後獲利達44.53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除了存放款基盤成長及利差擴大外,另因財富管理業績回溫及信用卡消費金額增加,銀行稅後獲利成長25%;保險業務受到去年初處分利得基期較高及今年度避險成本上升影響,獲利則較去年同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