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經注意,路樹修剪下來的樹枝都何去何從呢?一般來說這些樹枝因為難以利用,大多會直接送進焚化爐中銷毀,不過新竹湖口有一位返鄉青年,卻看準這些廢棄木材利用價值高,結合家中世代經營的木炭產業,讓這些木材達到循環利用。 扣上扣環,手腳俐落卻絲毫不馬虎,來自香港的樹藝師顏嘉潤,不一會兒,已經攀上兩樓高的樹上進行修枝作業。樹藝師也被稱為樹醫生,工作任務在於管理樹的健康。 樹藝師 顏嘉潤:「坊間一般的修剪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就是一次剃光頭,就我們剪頭髮的說法啦,就一點葉子都不剩,那那棵樹呢,就可能因為缺乏食物,很快的耗盡它裡面的儲存之後,就會死掉,所以我們的正確的一些修剪方式,是去判斷哪些枝條是健康,那我們把不健康的枝條,就把它拿走這樣子。」 將修剪下來的枝條集中,過去往往被視為廢棄物的樹枝枯木,在返鄉青年陳偉誠的眼裡可都是寶。 業者 陳偉誠:「如果它變成產業中的材料,如果變成木匠手中的木藝品,或者是做學校裡面的教育使用的話,它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嗎?」 陳偉誠15年前開始帶領團隊,投入地方創生,將公園、校園中,修剪下來的剩餘樹材回收,再依據木材特性、品質進行分類。 業者 陳偉誠:「那我們可以看到這張板材,它是用拼接的方式,也就是可以幫我們剛剛在公園裡面,修下來的這些樹枝,透過了整理乾燥之後,那它也可以成為一張,很棒的餐桌或會議桌,樹紋的顏色比較深的部分,大概是屬於相思木的部分,那這個顏色比較淺一點,這個是樟木的部分,那當然還有苦楝樹。」 可利用的樹材做成家具等大型木作,剩餘的材料則以高溫燒製成木炭,同時蒐集燒炭時的水煙,蒸餾成木酢液,再製成清潔產品,「廢物」從此有了新的價值,也達成森林的循環利用。 業者 陳偉誠:「不刻意的去砍一棵樹,然後去衍生出,我們臺灣自己獨有的林業樣貌,而這個價值是可以出現在,臺灣只要有一棵樹的地方,而這些修枝帶動的是一個產業,而不是帶動的是垃圾的回收量。」 走進位於工廠深處,這裡還有一間木作工坊。學員們各個專注在眼前的作品上,這些學員,有人是退休老師,有人是家庭主婦,也有特地從其它縣市搬到湖口,想要投入藝術領域的創作者。 學員 楊駿偉:「那開始做一些藝術創作,對 那就是想說,人生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空檔的時間,想說可以學一些木作 對,順便讓自己的作品,看可不可以更豐富這樣。」 陳偉誠將木材取得到販售,一條龍串聯,成立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地方青年工作站,做為傳授技能的場域,而學員從基礎學起,有了技能後,還能一邊接案賺取收入。 業者 陳偉誠:「你喜歡木藝,然後你想要做木作的創作,你的料源在哪裡,你可能很難買一車的料源,你可能會有一個板材 可以,那你的空間呢,你沒有空間,在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工作站的話,一個國產材可以提升,確實,第二個,就能夠幫助技術能夠保留下來,幫助地方創生的年輕人,加入返鄉的這個行列。」 返鄉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讓家族世代經營的賣炭事業,重獲新生,更為湖口青年打造回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