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旅行記憶集結成冊《照見想想》用照片搭建世界橋梁

慈善新聞網/ 2023.08.18 15:32

《照見想想》作者王志宏與「經典大講堂」講座聽眾合照

  《經典》雜誌今年創刊第25週年,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在「Gallery 101」、「植境複合式概念館」舉辦「經典The One」攝影展,以及在「靜思書軒植境店」展出「照見想想」攝影展,同時也舉辦五場「經典大講堂」,就是為了與讀者更進一步觀覽照片與照片背後故事。

  第二場「經典大講堂」由總編輯王志宏主講「我的『照見』與『想想』」。三年前新冠疫情時期,在擔心沒有稿源的情況下,《經典》雜誌開闢了「照見想想」專欄,由王志宏主筆,將過去旅行世界所拍攝的照片蒐集、整理,並經過重新思索將足跡加註新的觀點,或重新回顧攝下相片經過的故事,雖然記憶時過境遷,在感受上卻也多了不少沉澱與反思,疫情後專欄則集結成《照見想想》。

  王志宏擅長用一張照片說故事,在《照見想想》自序裡描述大學的時候就決定把攝影當成職業,退伍的時候政大企管系的學歷卻成了一個困擾,曾被質疑過:為什麼要來做復興美工畢業要做的工作?王志宏認為這些人都不知道攝影的奧義是什麼,他更認為攝影是一個很迷人的工作。

王志宏分享《照見想想》書中照片背後發生的故事

  王志宏也提到自己的醫生朋友,叫做賴其萬,曾經寫過一個專欄,他說當醫師是一個福分privilege,王志宏則想反駁他,當攝影師也是privilege,能夠賺到很多世間財以外的財富。大學時的王志宏也覺得,人一輩子如果不停兢兢業業賺錢,那這輩子當人會不會有點可惜?他更認為,一旦接觸攝影,當年紀大的時候回過頭看,發現人生都是有很多的存在著,未來跟晚輩跟親朋好友分享,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我的『照見』與『想想』」講座中王志宏娓娓道來一段段難忘的旅程,影像搭配文字,也讓讀者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照見想想》一書,「照見」來自心經裡的「照見五蘊皆空」,拍照的當下是一個紀錄,過後是一個紀念跟回憶,再透過「想想」就有了見證。王志宏在書中也針對生態觀察、醫療服務、人文探索以及分享世界文化遺產等都有多方著墨。

「經典大講堂」第二場在信義誠品三樓舉辦,由王志宏總編輯主講「我的『照見』與『想想』」

  疫情期間人人不能出國,王志宏就在台灣遊覽。在墾丁的南仁湖,王志宏與太太聽解說員導覽路上兩百多種生物的物種,讓王志宏印象深刻的是,從蝴蝶的種類到遷移習慣,解說員都很了解,他覺得台灣在社區營造做了很大的功夫,遊程所繳交的費用,大部分收入就投入社區營造,這讓王志宏深感台灣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路途上他也無意間捕捉到了一張蝴蝶身上有蜘蛛網的相片,是整趟旅程中最大的收穫。

  王志宏回憶過去自己旅行像「傘兵式的攝影機」,搭飛機抵達一個地方後拿著相機開始「掃射」拍照,卻對當地還沒有了解就離開了。王志宏年輕時擁有許多旅行經驗,王志宏二十八歲從地理雜誌離職後想好好製作一本書,便開始進入西藏拍攝。王志宏形容自己的角色是搭建橋樑的人,把世界的未知變成已知,更是一個溝通的角色。

王志宏總編輯為讀書簽名《照見想想》

  王志宏也說,在高原旅行「自保」很重要,所以出發時買了很多成藥,就連針線也要買,但很多時候藥都不是自己吃,則是在旅途上給了其他人。在藏區記錄也讓王志宏對人生有了不同的省悟,後來也與友人成立「中華藏友會」,投入青藏高原牧區醫療援助計畫,靠著一路上籌錢借錢,王志宏說雖然自己不是醫療背景出生,最後還是培養了326個鄉村醫生。

  另一段難忘的故事,是1998年王志宏深入阿富汗報導西域的戰爭的重點,用自己在當地認識哈薩克小男孩的故事,串聯起當地戰爭前中後的故事,除了記錄下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的風貌,在寫阿富汗專欄時,王志宏形容自己寫得很高興,因為同時有援助有進去,也有慈濟的會員就捐贈一百五十萬,王志宏認為這是這輩子收到最高的報酬,也是這個行業得到privilege很大的原因。

《照見想想》植境分享會,於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六點半在「靜思書軒植境店」舉辦

  《照見想想》新書發表會現場有不少來自政大的校友前來聆聽,與王志宏一起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大學同學、室友以及攝影社的學弟,一同度過溫馨的夜晚。王志宏《照見想想》一書,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六點半在「靜思書軒植境店」另有一場新書分享會,對旅行文學富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前往聆聽與交流。

撰文、攝影/大愛電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