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虎尾镇 美股 劉文楷警察

生小孩不只有生產會痛!婦產醫揭「5大產後痛」第3種恐痛上加痛

優活健康資訊網/媽媽寶寶 2023.08.16 09:00


懷孕生產的過程就像一場關卡重重的馬拉松,好不容易跑到終點,在為孩子出生感到欣喜之餘,卻又要面臨產後恢復的挑戰。乳房脹痛、乳頭破皮、剖腹產傷口痛、腰痠背痛、胯下痛等產後各種狀況層出不窮,當媽果然不容易啊!究竟該怎麼緩解這些不適狀況呢?



生完孩子之後,從頭到腳都可能會有嚴重程度不一的症狀,哪些症狀最常見?又該如何處理?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建翰說明如下:

延伸閱讀:
陰部腫脹、肛門痛、宮縮全上門!醫曝「產後大小事」:千萬別忍痛



部位1:頭部

產後容易頭痛,是真的頭痛,不是說說而已!

頭痛
原因
產後身體較虛弱,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加上胎盤娩出後使雌激素快速下降、半夜常要起床餵母乳,進而讓睡眠品質大幅降低,種種因素都會導致媽媽容易產生頭痛的問題。

如何改善
剛生產完,儘量放慢動作,不要突然改變姿勢,尤其是起床以後,最好先在床邊坐一下,再雙手撐住床沿慢慢下床。若親餵嚴重影響睡眠,可擠出母乳改用瓶餵,請家人幫忙分擔育兒工作,延長晚上的睡眠時間。

延伸閱讀:
產後多久能有性生活?婦產醫曝至少 週:「這件事」比孕前更重要



部位2:乳房

餵奶是產後所要面臨的挑戰,因此容易有乳房問題。

乳腺堵塞、乳房脹痛、乳腺炎
原因
陳建翰表示,乳房從懷孕中後期就會增生乳腺、分泌乳汁,開始做哺乳的準備;產後則是雌激素與黃體素下降,泌乳激素逐漸發揮作用,大概從第3天開始會出現明顯脹奶、乳房脹痛的感受,此時若哺乳次數過少或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乳汁無法順利排出,導致乳腺堵塞,就會引發乳房脹痛。

另外,產後壓力、乳量過於豐沛、沒有更換哺乳內衣(使內衣壓迫乳房)、飲食油膩或水分攝取不足(使乳汁濃稠結塊),也會造成乳腺堵塞引發乳房脹痛。

他指出,當塞奶的問題遲遲沒有被解決,乳汁持續停留在乳管,就會引起發炎反應,演變成乳腺炎。此時的乳房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從乳房流出膿瘡。

如何改善
乳腺堵塞、乳房脹痛可在第一時間自行處理,以下提供幾種方式給媽咪參考:
1. 不預設固定哺乳時間:視寶寶需求增加親餵次數。
2. 調整寶寶的含乳姿勢,讓乳汁可以經由吸吮順利排出:哺乳時協助寶寶面朝乳房,觀察寶寶下唇是否外翻呈C字型、乳頭是否在舌頭上方、上唇露出乳暈的部分是否較下唇多,確保寶寶有完整含住乳頭及乳暈。
3. 親餵、擠乳雙管齊下,促進乳汁排出:擠乳時將拇指及食指圈成「C字型」,輕輕握住靠近乳暈的乳房部位(離乳暈約1至2公分),先朝胸壁的方向「下壓」,再將拇指及食指圈緊「擠壓」,重複壓、擠的動作15~30分鐘,再換另一邊。若覺得手動擠乳太累,也可用吸乳器擠乳。要提醒的是,無論是人工擠乳或機器擠乳,都不要太用力(將強度設定太高),也不要將時間拉得太長,以免造成反效果讓乳房更加疼痛。
4. 冰敷:將冰毛巾輕輕放在疼痛腫脹的部位(避免放在乳頭乳暈附近)約5至10分鐘,每次冰敷間隔2至3小時。

當乳腺堵塞演變成乳腺炎,乳房結締組織嚴重腫脹,產生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必須搭配藥物治療才能根除病灶。這時,媽咪需要這樣做:
1. 哺乳後用沾了開水的紗布巾替寶寶清潔口腔,讓寶寶的口腔維持乾淨清潔,防止細菌入侵乳房。
2. 至婦產科就醫諮詢,服用消炎止痛藥或用抗生素治療(如有疑似細菌感染的症狀,須用抗生素治療)。

乳頭破皮
原因
寶寶喝奶時,若僅含乳頭而沒有含到乳暈,牙床在吸吮時不斷摩擦乳頭,就會導致乳頭破皮。

如何改善
改善乳頭破皮必須調整寶寶的含乳姿勢。若症狀不嚴重,可在餵奶後將乳汁塗在傷口,如此有助減輕疼痛、加速修復。若症狀較嚴重,破皮那一側乳房先暫停親餵,改用另一側乳房哺乳,並搭配瓶餵。



部位3:腹部

產後因子宮收縮而感到疼痛很常見,若是剖腹產,還要再加上傷口痛,萬一不幸感染,更是痛上加痛。

子宮收縮痛
原因
產後子宮會收縮以排出惡露,此時,下腹會產生一陣一陣的悶痛感,哺乳時會特別明顯(哺乳分泌的催產素會促進子宮收縮)。

如何改善
宮縮痛是正常現象,一般不會特別處理。若想減輕疼痛感,可請醫師開立口服止痛藥。

剖腹產傷口痛
原因
剖腹產後,被切開的脂肪層、肌肉層及神經血管,在癒合過程中會產生麻麻的感覺,稍一用力就會產生疼痛感。

如何改善
以束腹帶固定,減少傷口周遭肌肉拉扯,即可有效減輕疼痛感。必要時,可視情況服用止痛藥(初期一般會使用普拿疼)。

束腹帶別穿太久.小心造成反效果
穿戴束腹帶記得控制時間,以免時間過長,悶熱流汗起紅疹,反而會增加傷口發炎的機率。除了活動時間,用餐、睡覺都不用穿戴。

剖腹產傷口感染
原因
剖腹產術後會用預防性抗生素,一般來說,感染機率不高,但如果本身免疫功能較弱,或罹患容易引發感染的疾病,如糖尿病,即可能增加感染機率。

如何改善
無論感染程度嚴重與否,只要出現紅腫熱痛的狀況,應就醫以抗生素治療。輕微感染可自行照護,每天消毒換藥即可;若感染較嚴重,傷口滲出膿液,則須住院清創。



部位4:腰背

不少人在孕期飽受腰痠背痛之苦,產後,疼痛仍在延續中。

腰痠、下背痛
原因
孕期荷爾蒙的變化會導致骨盆周圍的韌帶鬆弛,特別是薦髂關節的韌帶。當薦髂關節變得鬆弛,骨盆及腰椎無法保持穩定,就容易在活動時拉傷肌肉,引發各式各樣的症狀:下背脹痛、壓痛、久坐起身刺痛、腰痠背痛、彎腰後起身無法順利立起上背等。

除此之外,孕期子宮變大會使腹直肌拉長、降低支撐力,增加背部肌肉的負擔,也會造成下背及薦髂關節疼痛,還有生產時的用力也容易造成肌肉韌帶拉傷。

如何改善
陳建翰表示,肌肉和骨骼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當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骨骼,就容易腰痠背痛。產後可以從輕緩的提肛運動開始,再慢慢做瑜伽、皮拉提斯等鍛鍊核心肌群的運動,把肌肉的力量找回來。活動時應避免久站久坐、提重物或姿勢不良。平常可以用毛巾熱敷痠痛的部位,急性期則要及時就醫,用外敷的消炎止痛藥緩解症狀。



部位5:胯下

胯下疼痛最是讓人有口難言,但該就醫仍應就醫,避免狀況變得更嚴重。

胯下痛
原因
骨盆關節在生產過程中會被撐開,使得支撐關節的韌帶產生撕裂傷;骨盆底肌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撕裂傷。

如何改善
毛巾熱敷、溫水坐浴都能有效緩解疼痛感。建議媽咪可將38~42℃的開水倒入臉盆或坐浴盆,進行溫水坐浴,1天3至4次,每次15~20分鐘。

為預防產後胯下痛,孕期做凱格爾運動鍛鍊骨盆底肌,可有效降低生產撕裂傷的嚴重程度。凱格爾運動的方式是緩慢地收縮、夾緊肛門,使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縮緊(與解尿到一半中斷的感覺類似)。

反覆讓骨盆底肌收縮、放鬆、收縮、放鬆,即可達到鍛鍊的效果。目前也有被動式的凱格爾運動療法,使用電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但為自費療程,所費不貲,可視情況選擇。

惡露排不乾淨
原因
正常情況下,惡露大約在產後1個月會完全排淨。如果惡露一直滴滴答答流個不停,可能是胎盤組織剝落不完全,或子宮內膜發炎。若惡露持續散發異味,也要小心子宮內膜感染(子宮內膜發炎)。

如何改善
有些胎盤在生成過程中的植入程度較深,產後無法自行脫落。若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仍無法排出,須就醫以子宮腔鏡手術切除。子宮內膜炎須用口服抗生素及消炎止痛藥物治療。

痔瘡疼痛
原因
痔瘡是肛門靜脈曲張。孕期中隨著胎兒逐漸長大,會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血液回流,痔瘡會變嚴重,產後多半可逐漸緩解。疼痛通常是內部產生血栓、血塊導致發炎。

如何改善
每天溫水坐浴1至3次,每次15~20分鐘,可促進肛門血液循環、軟化痔瘡血栓、減緩疼痛,另可視情況搭配消炎止痛藥或使用含有抗發炎成分/血管收縮成分的痔瘡藥膏。平常應避免久坐久站、養成固定排便時間、睡覺採取左側躺(減少下腔靜脈壓迫)。

除了上述狀況,產後也可能會出現掉髮、牙齦浮腫、便祕等症狀。陳建翰表示,產後掉髮和荷爾蒙或情緒波動、壓力、長期疲憊有關,通常產後半年就會自然恢復,不必過於焦慮。

懷孕因荷爾蒙的變化會使口腔黏膜腫脹,刷牙容易流血,這種情況可能會延續到產後,提醒媽咪要隨時注意做好口腔清潔。

至於便祕,可能因乳汁來自母體的營養及水分,產後哺乳若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體內水分減少,就容易便秘。提醒媽咪每天都要補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分,並搭配適量的蔬菜水果,促進腸道蠕動。

大多數疼痛在產後都會慢慢改善,若對生活造成困擾,可適時就醫。希望媽咪都能順利度過產後恢復的挑戰。



產後4大叮嚀

針對產後常見狀況,整理出4大叮嚀提醒產婦要注意:
1. 服用生化湯後,若惡露大量增加或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停止服用。
2. 乳汁積存太久會變得濃稠難以擠出,勤勞擠奶、餵奶是預防乳腺堵塞、乳房脹痛的不二法門。
3. 哺餵母乳有助產後體重恢復,若想趕快甩掉孕期增加的體重,可多多親餵。
4. 剛生完可能會漏尿或大便失禁,這是暫時性的症狀,毋須過度擔心。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產後常見5大部位有狀況,適時就醫,別讓不舒服影響身心健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