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白河禦果園記(外一篇)/張慧琴

台灣好報/ 2023.08.14 09:50
眾所周知,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中國的姑娘們祭拜織女,乞求織女賦予自己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祈禱自己能有稱心如意的美滿姻緣。由此便有了“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或“女兒節”,人們把這一天叫做中國的“情人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我的家鄉衛輝“七夕節”是非常隆重的。每七個要好的姑娘組成一組,初六早飯後,姑娘們穿上新衣裳,興高采烈聚在一起,開始籌備過七夕的物品。人們戲稱“年年有個七月七,七個閨女哄嘴吃。”每年的這一天,生產隊給姑娘們放一天假,菜園,果園,瓜地,都給她們開綠燈。姑娘們自己兌麵粉、雞蛋、食用油等。姑娘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走東家串西家,去菜地上瓜園,村裏村外到處飄動著姑娘們的倩影,處處蕩漾著美女們的笑聲,整個村莊就像過年一樣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她們要準備七樣蔬菜,七樣瓜果,包七碗水餃,烙七張油饃,擀七碗麵條,還要蒸七個發麵大餃子。大餃子的餡由七樣菜組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代表七位姑娘心願的象徵性物品。一般是上午準備食材,下午開始製作。那是姑娘們的廚藝大比拼,看誰做得好吧。一邊做,一邊說,一邊笑,那個開心,那個熱鬧,是可想而知的。常言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七個姑娘樂翻天。

經過一天的忙碌,各種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各種瓜果供奉在案,各種食品也陸續出鍋。白白胖胖的大蒸餃,小巧玲瓏的花樣水餃,香噴噴的烙油饃,還有熱氣騰騰的蔥香手擀面,讓人饞涎欲滴。姑娘們解下圍裙,洗手淨面,畢恭畢敬地把各種供品端到院裏供桌上,擺放整齊,點上香,跪在月下虔誠地向天祈禱:“牛郎哥哥織女嫂,您吃嘴來俺學巧。”“天皇皇,地皇皇,俺請織女嫂嫂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念完禱語之後,每人默默許願。然後,姑娘們分吃水果和七碗水餃,七碗麵條。把七張油饃和七個大餃子放在饃籃裏,掛在樹上或晾衣繩上。在地上鋪上葦席,姑娘們坐在席上“守巧”,防止貓或耗子偷吃,也防止調皮的男青年來偷嘴吃,把她們的“巧”偷去。

姑娘們坐在席上,對著月亮比賽穿針引線;躺在席上,遙望牽牛織女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七月七日淩晨,七個姑娘閉上眼睛,在饃籃裏各摸一個大餃子,摸著包蔥的聰明,摸著包蒜的會算,摸著包彈花錘的會彈花,摸著包針的手巧,摸著包剪子的會裁剪,摸著包梭的會織布,摸著包酵母的發婆家……

傳說,這天喜鵲都飛到天上搭鵲橋,一般在七月七日還會下點小雨,那是牛郎和織女相會時的相思淚。據說,夜深人靜之時,在葡萄架下還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七夕節的習俗活動大多已消失,但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傳說,一直流傳在民間。2006年5月,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人們把七夕節當作“中國的情人節”,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容。不管形式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期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期盼家庭幸福美滿是永恆的主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