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昨(11)日在萬芳區民活動中心舉辦成果展,今年以微舞台劇呈現,並將場地規劃為三個展區,分別為伊起舞動、戲劇表演及動態展演,盼藉由不同形式,讓親朋好友、社區里民以及到場的每個人,都能沈浸地參與其中。此外,現場也特別安排半音舞集、輪椅舞團以及伊甸恩望木箱鼓表演,精彩演出獲得熱烈掌聲,也讓大家看見身心障礙朋友超越限制的多元發展與可能。
今年成果展主題為圓夢計畫2.0,以腦性麻痺服務使用者巧音的圓夢故事,實現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一起表演的心願,同時也讓觀賞者透過微舞台劇,了解服務的日常點滴,看見工作人員如何化解服務使用者障礙類別多元所產生的差異性,在過程中彼此陪伴、學習、成長,累積實現夢想的勇氣。
夢想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過程中的努力與堅持。此次劇中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呈現工作人員在百忙之中,如何努力完成霹靂戲迷巧音跟大家一起看戲的心願。從開始不斷找尋各種方式與霹靂聯繫,經過漫長的等待後,雖然得到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卻沒想到還有各種挑戰需要克服。即使圓夢過程艱辛,但最後巧音圓夢之後的感動,讓每個參與者都有滿滿的成就感。
「我想放大他們每個人的能力。」表演藝術專業工作者翠絲六年前開始帶領萬芳啟能中心,以拆解後的戲劇遊戲,引導並激發服務使用者的各種可能,希望打破侷限跟固化的腦迴路,讓他們嘗試平常不會做的事,並透過動作的拆解、串接表演,使他們的能力可以極大化地被展現。即使服務使用者的障礙程度與身心狀態各有差異,但正因為每個人的不同,才能讓這次演出獨一無二。
翠絲說,與萬芳啟能合作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愛」,像是家人間的互動、中心工作夥伴跟服務對象的互動等,這些真實美好的愛,讓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有了希望,每個人的生命也都有了意義,而這也是在此次劇中最想傳達給觀眾的心情。「喜歡為服務對象『客製化』表演,希望讓每個人都找到適合的位置跟角色。」翠絲希望不論台上台下,每一位參與者都能盡情享受舞台,感受藝術的美好。
伊甸萬芳啟能中心主任盧紀邦表示,身心障礙者的文化參與權不該只限於以觀眾的身份來欣賞藝術,因此中心自2018年開始接觸表演藝術,以「共融藝術」,讓服務對象透過走秀、微舞台劇等活動增進文化參與。此外,為幫助服務對象更有效的學習,超越障礙、完成自我夢想,並且沒有障礙地參與文化生活,中心邀請專業藝術表演老師引導,以遊戲的方式循序漸進揣摩劇中人物的情緒,讓大家模仿、反覆練習,也能從中增進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情緒管控及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合作。
盧紀邦說,CRPD精神必須帶進民眾的生活裡,才能被重視、落實。這次展覽回到社區辦理,除了落實社區融合,更希望透過微劇場的表演及展場的多元內容,讓民眾更加了解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文化藝術」與「社會參與」的重要,繼而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支持,一起為打造友善共融的社會努力,讓障礙者不受歧視、其權益亦不被剝奪。
(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