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30多歲女性前往新北一處室內親水設施遊玩,卻不慎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發7天後不幸身亡。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昨日(9日)宣布,新北一名年約30多歲的女性感染了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俗稱「食腦變形蟲」)並因此不幸去世。這位女性最近沒有出國旅遊記錄,在發病前曾造訪室內親水設施進行休閒活動。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發言人曾淑慧所述,這家室內親水遊樂館已經被預防性地暫停營業。
據疾病管制署所介紹,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死亡率高達99%。該疾病於1965年在澳洲首次發現人類感染案例,近5年來在巴基斯坦和美國持續有零星的確診案例,每年約有10例在巴基斯坦,5例在美國,多數發生在夏季期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確診案例是台灣隔了12年後再次出現。由於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死亡率極高,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在享受溫泉或戲水的時候要格外小心預防。
為什麼這種「食腦變形蟲」會如此致命呢? 根據國內的感染症專家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的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是一種極其活躍的微生物,一旦進入人體,特別是通過鼻腔進入,幾乎就會迅速侵入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的腦部損害。他形容這種微生物的活動力極其強大,就像是「鑽來鑽去的」,對大腦的損害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是把腦組織「如同搗豆腐」一般地摧毀。
根據疾管署的資料,一旦感染了「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它的潛伏期約為1到7天。一旦病發,病情進展迅速,一開始的症狀可能包括頭痛、發燒、噁心和嘔吐,然後逐漸出現嚴重的腦膜炎症狀,如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和昏迷等,病情嚴重,死亡率高達約99%。
疾管署進一步指出,當人類將病原體吸入鼻腔後,「食腦變形蟲」就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如果是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不會因此被感染;另外,該病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
【如何預防感染食腦變形蟲】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感染源自食腦變形蟲(Naegleria fowleri),一種寄生蟲。這種病症在進行水上活動、特別是泡溫泉等溫暖環境中容易感染,因此,以下是一些預防感染的方法:
1. 避免進入溫暖淡水環境:食腦變形蟲喜歡溫暖的環境,所以避免進入溫泉、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等可能存在寄生蟲的水域。
2. 使用鼻夾:在進行水上活動、特別是泡溫泉時,可使用鼻夾,避免水進入鼻腔,減少食腦變形蟲的進入途徑。
3. 避免頭部浸泡水中:避免將頭部完全浸泡在水中,特別是在水溫較高的環境中。
4. 選擇安全水域:在選擇水域時,優先選擇經過衛生管理且有良好水質的地方。
5. 避免過度挖掘泥沙:避免在淡水域內過度挖掘泥沙,以免破壞底部的地質環境,造成寄生蟲的繁殖。
6. 注意個人衛生:在泡溫泉後應儘早清洗身體,避免泥沙或寄生蟲殘留在皮膚表面。
7. 避免鼻腔受污染:避免使用未消毒的水源進行洗臉、洗澡,以免寄生蟲進入鼻腔
8. 加強室內水源衛生:若家中有泡溫泉或遊泳池等設施,應定期清潔及消毒,確保水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