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象鼻族 三商炸雞 旅展

美國華裔學者返鄉潮 分子生物學專家管坤良返陸任教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08.08 14:03
1963年生的管坤良,棄加州大學教職返陸任教。圖/摘自西湖大學官網

獨家報導 記者邢雲/綜合報導

8月7日浙江杭州「西湖大學」官網,張貼一則新聞「管坤良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震驚學界中人。管坤良在美任教30餘年,原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傑出教授」,是國際知名生化和細胞生物學家,如今受聘西湖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這是繼去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的顏寧之後,再一位著名科學家離美返陸。

1963年生的管坤良,1982年自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唸書,1989年獲普渡大學博士,在美任教30餘年,主要從事細胞生長調控和腫瘤發生信號轉導方面研究。迄今管坤良發表300多篇論文,是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也是在Hippo領域被引用最多學者和在mTOR領域被引用第二多學者。

被稱「得獎最嚇人」的管坤良,曾獲無數獎項,其中以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的「麥克亞瑟天才獎」最受矚目。據介紹,管坤良首先發現雙專一性蛋白質磷酸脂酶,這類酶在細胞生長、分裂和細胞癌變過程中,起極大作用,這一系列研究在美國和世界同一學科領域中有很大影響,因此榮獲1998年度「麥克亞瑟天才獎」。

1977年生的顏寧被稱「科研女神」,不到30歲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去年辭普林斯頓大學教職,返國擔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圖/中新網
1977年生的顏寧被稱「科研女神」,不到30歲成為清華大學教授,去年辭普林斯頓大學教職,返國擔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圖/中新網

「西湖大學」是大陸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研究型大學,該大學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規模和史丹佛大學辦學理念,強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且多以大陸國家級「千人計畫」頂尖人才領銜組建院系;在7日張貼公告中,管坤良任教後將組建「分子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該實驗室已開始啟動招聘。

這是繼去年被稱「科研女神」的最年輕科學家顏寧,辭去普林斯頓教職返回中國的另一事例。1977年生的顏寧是結構生物學家,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會員(Foreign Associate)、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她在去年10月「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宣佈,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返國加盟廣東深圳醫學科學院擔任創始院長。

顏寧被稱為「清華最年輕教授」,未滿30歲就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返清華大學任教,至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和《細胞》發表19篇論文,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結構與工作機理等研究。2017年再前往普林斯頓任教,且受聘終身講席教授,沒想到去年決定再返陸。

《外交政策》7月中旬曾發表文章說,有越來越多華裔科學家離開美國,這對華盛頓來說是個壞消息。報導稱,幾十年來,居美的華裔科學家為推動美國科技發展做出貢獻,但隨著美中關係惡化、美國當局針對中國及華裔研究人員的審查增加,該群體越來越多人正離開美國。專家警告,如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才流失長期上可能會對美國的科研工作造成重大打擊。

今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從2010年到2021年離美的華裔科學家人數不斷上升,其中2018至2021年速度尤其快,很多選擇回到中國。文章認為,這與時任總統川普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不無關係,為華裔研究人員及對華合作帶來寒蟬效應。但即使拜登上台已3年,中美敵意螺旋不斷上升,華裔科學家棄美返華趨勢似未改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