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汪建民 國慶煙火 Dcard大書

我的腸道健康嗎?醫揭「腸」壽檢測2大重點:先看糞便長相正不正常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3.08.08 14:14


46歲翁女士日前體重突然狂掉10公斤,加上脹氣、胃食道逆流等症狀越來越頻繁,暴瘦又腸胃不適的她,非常擔心自己身體出了大問題,來看診後經一系列腸胃功能醫學檢查,才發現主因是腸黏膜受損,讓能吸收養分的表面積銳減,導致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大打折,所以體重才會快速下降。



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人體的消化系統分為上下消化道,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先經過由食道、胃、十二指腸組成的上消化道,在經過充分的絞碎並與胰臟酵素混合後,來到下消化道,被小腸和大腸有效率的吸收。

延伸閱讀:
大便浮水上是生病?醫教「2點」判斷腸道健康:頻繁出現恐疾病徵兆



腸黏膜受損恐致「腸漏症」

蘇聖傑說明,腸胃道是消化系統中吸收營養的重要角色,在腸胃健康的狀態下,腸道黏膜可以有效率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素,並能做為身體重要的屏障,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但當腸黏膜受傷,不只大大影響體內營養吸收效率,屏障功能也會大打折扣,更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

大小腸黏膜受損症狀不同,小腸黏膜受損會導致體重下降,大腸黏膜受損會出現脹氣、排便變化等症狀;而若未消化完的大分子食物、細菌、毒性物質從腸壁細胞之間的縫隙闖入體內、滲透到血管中,便會形成「腸漏症」,不只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過濾血液的肝臟機能出現變化,更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

延伸閱讀:
小心腸胃「慢性發炎」讓你老化!醫揭「腸道健康表」10秒自我檢測



腸黏膜會再生 但小心有害因子

蘇聖傑進一步解釋,將腸黏膜放大來看,會看到很多的指狀突起,又稱為腸絨毛。這些絨毛由一層半滲透細胞薄膜組成,更新速度快,若是身體機能正常,腸絨毛約5~7天就會全部換新一輪,以維持腸道機能的穩定。

但日常生活中,由於人體容易接觸到不少有害因子,如環境毒素(塑化劑、防腐劑、色素或動物肉施打的促進生長荷爾蒙)、酒精、壓力等因子,造成腸黏膜被破壞,甚至導致它的更新能力出問題,所以可能進一步形成各種腸胃道問題。以下他也提供如何檢測及維護腸黏膜健康的方法。



腸功能檢測2重點避免慢性病

一般人往往是因為腸胃道出現症狀,才會透過檢查察覺黏膜問題,但蘇聖傑提醒,別忘了腸漏症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進一步導致其他病症。因此看似與腸胃道無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也有可能與腸道黏膜受損有關。

想要完整評估腸道健康與否,大腸鏡與功能醫學檢測都很重要,因為大腸鏡是巨觀檢查腸道結構,而功能醫學的檢測,則是從功能面判斷腸道健康與否。因此就算大腸鏡檢查無異狀,也應注意腸道功能是否正常。腸道功能的檢測大致可分為2面向:

1. 透過代謝物找答案

  • 釐清是上消化道出問題,還是腸道有狀況:可藉由檢驗分析食物有沒有被正常流程拆解,如糞便內是否有紅肉纖維等物質,以此推測腸道功能。
  • 檢查腸黏膜功能是否正常:腸黏膜受損會釋放如鈣衛蛋白等物質,因此透過檢測瞭解糞便中的物質比例,可得知腸黏膜通透性與消化吸收力,進一步評估完整腸道代謝功能。

2. 確認腸道菌叢是否平衡

  • 腸道出狀況,有可能是黏膜受損,也有可能是腸道菌不平衡。當腸道內菌種出現微生態失調時,除了會消化不良、吸收力下降,也容易引發許多代謝性及發炎疾病。透過檢測可分析腸道菌叢分布,若發現有失衡的情況,則可進一步藉由保健食品補充菌種。


拉肚子、脹氣小心腸道警訊

蘇聖傑表示,上述個案翁女士,在進行檢測找出問題後,依照醫師建議,開始進行無麩飲食,同步攝取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如益生質、益生菌,調理2~3個月後,體重終於開始增加,原本拉肚子、脹氣及胃食道逆流等狀況才相繼改善。

他強調,修復腸道黏膜很重要,當腸道不再發生「腸漏」的問題,才能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有效吸收營養素。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腸道穩定,因此平時盡量不要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每日三餐必須營養均衡,也應學習適度排解壓力,如此才是「腸」壽之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