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伯源(前彰化縣縣長)
2022年以來,全球陸續面對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的衝擊,接踵而來的全球化挑戰與地緣政治危機,讓處於地緣政治交界的國家處境格外艱難。權力現實與人文價值之間的矛盾,考驗著兩岸,更考驗著亞洲,也同時是全球化世界的試煉。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的危機尚未完全解除,在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之際,美歐提出對華關係的「去風險化」,使得全球經濟體系面臨重新站隊,於此之際,2023年7月底美國聯準會(FED)再次加息一碼,使得全球經濟恢復的腳步。
位於印太地區民主價值前沿的台灣、韓國和日本更是直接陷入美中關係艱難的考驗,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考驗著相關國家如何調適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的矛盾。
2022年8月發生的第四次兩岸危機,不只是因為兩岸關係的緊繃,更是由於俄烏戰爭導致地緣對抗的外溢。一時之間台灣與南韓的情境類似,遭遇飛彈試射和軍事演習危害和平,普世人文追求的美德(VIRTUES),因為而蒙上陰霾。
印太地區攸關美國利益,卻非歐洲首要關注。由於俄烏戰爭尚未明朗化,歐洲自顧不暇,中國與歐洲的經貿結構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去風險化」,這些因素導致歐盟民眾對於兩岸問題保持中立態度。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在 6 月 7 日公布11 個歐盟國家的調查報告指出,平均 62% 的人認為應該採取中立。7月份的北約的維爾紐斯峰會上,法國也表示不同意在東京設立北約辦事處。
印太地區國家多不願美中選邊站。即使參與美日澳聯合軍演,菲律賓表達不選邊站,越南與中國有過中越戰爭與西沙問題,但是在南海問題上也步步為營。
新加坡雖然有美軍進駐樟宜基地,也不期待美中衝突,新加坡更審慎的希望保持多元關係,避免被任何一方貼上標籤。
美台大選將至,打「台灣牌」不如讀懂中國。國際關係權威學者季辛吉也指出美國不會為兩岸議題與中國衝突,如同烏克蘭的自由不能成為對俄羅斯的戰爭,他更進一步鼓勵兩岸問題直接展開對話。
7月27日,眾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但是並非支持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美國的台海政策仍不願意跨過紅線。權威學者黎安友也指出,台灣不論是誰當選都不會得到中國信任。
面對冷戰結束以來當世最大的和平挑戰,我們或可參考歷史的智慧,作為和平的啟示。
法國在太陽王路易14時期大舉對外,以自然疆界為安全目標,持續擴大國家的權力。其中的史特拉斯堡位於法國和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邊界,更是各方相互爭奪的焦點,直至兩次世界大戰,亞爾薩斯和洛林交互易手於法德兩國。
史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部邊界的下萊茵省,同時是東部大區首府,以直線距離計算,史特拉斯堡與波羅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距離是相等的,大約都是750公里。史特拉斯堡到北海和亞得里亞海的距離也基本一樣,都是500公里左右。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史特拉斯堡成為相異文明之間交匯的中心。
據羅馬共和時期的紀錄,史特拉斯堡曾為凱爾特人的居住地,後來才有羅馬移民隨軍團進入。德魯蘇斯(羅馬皇帝尼祿的祖父)曾在萊茵河沿岸建立一系列軍事要塞(Castella Drusiana),使得史特拉斯堡同時也像是板門店一樣的地位,是羅馬帝國與日耳曼部落之間的前線要塞。
由於史特拉斯堡位居日耳曼、凱特、羅馬三大文化交界,作為要塞城市的同時,也有著來自萊茵河兩岸的文明交匯。作為萊茵河地區性的大城市,歷史上曾有多次反覆的政治轉移,而今走出歷史的傷痛,成為歐盟統合的象徵。
在17世紀毀滅性的三十年戰爭期間,史特拉斯堡作為中立的自由市,曾經一度避開了大國之間的正面對決。戰後的史特拉斯堡歸屬法國,卻保持日耳曼文化的特色,在路易十四時期開始弘大的都市建設和發展。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在德意志和法蘭西之間的政治轉移,史特拉斯堡以及亞爾薩斯地區終究回歸法國,並且成為歐盟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在二次大戰後,法國雖大力推動基於法國文化的公民教育體系,但是史特拉斯堡仍基於法蘭西與日耳曼文明的交互主體性,成功奠定今日作為歐洲之都的地位。
今日的史特拉斯堡是萊茵河畔的重要城市,作為歐盟的議會之都,更是歐洲的文化之都,城市的法國公民前往德國就業,德國的公民也來到史特拉斯堡創生文明。
史特拉斯堡的成功發展,來自於政治的寬恕與和解,因此能兼容不同的文化,吸引歐洲各地的人才前來。一改原先作為衝突的政治前沿地帶,成為今日歐盟的中心。
台灣和韓國同樣在歷史上歷經多次政治震盪,也同樣熏沐東亞文明的古風,也與西方文化對話,汲取自身的文化特色而建立主體性。我們應該從文化與文明的視閾看台灣的能動性,降低東西方之間的理解差距,用相同的文明脈絡促進融合,讓台海和平,亞洲和平,世界就能和平。
台灣和韓國應當攜手建立東西方之間文化的橋接地帶,韓國是東亞海洋與陸地文明的陸橋,而台灣則是串聯島鏈與大洋的泊口,猶如史特拉斯堡在法國作為歐洲之都,讓文化超越政治與地理的藩籬,建立亞洲文明的和平秩序,對話西方的和平理念。(韓國國會演講詞,照片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