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8月1日原住民族日 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敬」 發展原客友善和諧關係

中央社/ 2023.08.01 15:0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801 15:02:38)客家委員會近年積極推動「族群主流化」施政思維,今年為第四年舉辦「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不僅拍攝主題短片、舉辦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邀請部落耆老共賞收冬大戲,更將象徵部會的會徽加入原住民族元素重新設計,期建構整體良性的互動及永續發展的原客關係。在學術研究、傳播行銷、體育賽事、藝文交流等層面,表達致敬之精神,期追求原客族群和諧共榮。

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族日,也是紀念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重要日子,若您有接觸認識原住民,可和原住民交朋友,聽他講成長過程的族群經驗,若您身邊沒有接觸原住民朋友的機會,也可上網尋找任何一族原住民,好好認識原住民族的文化、語言、歷史,瞭解有哪些部落?有什麼山、水?如何打招呼?客家人住的地方,過去全是原住民的土地,認識、學習原住民族的文化歷史,就是認識我們自己從哪裡來,也是落實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讓各界瞭解族群關係的意義,帶動整體社會關心少數族群語言的傳承及文化認同。

在學術交流方面,本會於109年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執行「向原住民族致敬: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學術文化運動,建構以「原住民-客家」互為主體之史觀,不僅已建置原客開發史研究平臺、辦理「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完成出版《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書籍,今年更擴及南部,推動「向原住民族致意:逆寫臺灣客家移墾史」,探討高屏地區客家移墾史中的原客關係。

為落實族群和諧、平等,本會倡議改寫1994年設立之「黃南球塑像碑記」碑文有關以「蕃」稱呼拓墾事業涉及原住民族稱謂,獲與會者共識,修正族群對立性之文字,於112年7月10日舉辦「原客共好:黃南球先生塑雕像碑文改寫紀念」,彰顯改寫碑文之重要意義,邀請原住民族委員會、黃南球家族後裔、賽夏、泰雅、道卡斯族代表及地方人士參與,增進族群間對該歷史事件之互相理解,發展更友善、和諧之原客關係。

在傳播方面,為展現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本會透過設計會徽,展現向原住民族致敬的精神,繼109年結合泰雅族具有崇高意義的「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110年呈現排灣族人間國寶陳利友妹老師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作品點陣藝術,111年以布農族的織布文化,用最有溫度的布交織出家的形狀,象徵原客共同編織、守護我們的家,向全國的原住民族致敬。今年以環繞的「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象徵無所不在的祖靈,對大地及人們的守護與祝福,並以客委會會徽中象徵生命循環的迴旋,展現這片土地上許多族群共存共榮生生不息的意象。

除此之外,在客家菜餚裡,爛布子炒蕨、樹豆豬腳湯、山豬醢、紅竻檔的原型食材,就是原住民部落的山蘇、樹豆、醃豬肉、刺蔥,本會以原客共享的食物記憶為主題,製作「2023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宣傳短片,傳達雙方長期在這塊土地上共同生活累積的點點滴滴,更展現了彼此的深厚情誼。

另,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規劃「原客和解」,走訪桃竹苗地區原、客衝突的歷史遺跡、場址,製作相關新聞專題與報導,並透過泰雅族文化sbalay儀式,為過去衝突進行和解。講客廣播電臺於今年度製播4個與原住民族相關的節目,分享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在生活、文化等不同面向上的差異,鼓勵大家以正向思維包容及認識彼此,期吸引更多族群聽眾喜愛及傳揚原客文化之美。

在體育交流方面,本會賡續於今年度擴大參與層面,結合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部體育署、內政部移民署及桃園市政府等7直轄市、縣政府共同辦理「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另,鼓勵原住民族籍選手1名、客家籍選手1名、另3名選手鼓勵新住民及其他族群踴躍組隊參賽之方式,期增進青少年跨族群文化交流機會。

在藝文交流方面,規劃於年底在原客地區演出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將結合原客特色邀請原住民團體共同表演,並邀請部落長老共同參與,促進原客互動及交流。

另外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預定8月展出「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特展,以苗栗南庄到新竹的樟腦產業發展作為起點回溯與延伸,透過地景改變、地域觀念轉換、開墾發展與族群互動、合作、衝突與生活等面向,期呈現這段歷史的文化記憶,進而傳達尊重族群和關懷土地的概念,體現原客互為主體的敘事。

有關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請點選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敬」專區網址 (https://reurl.cc/7rNA71)瀏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