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賀立維博士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看法-加拿大溫哥華AM1320華僑之聲越洋訪問

火報/專欄作家 賀立維 2023.07.31 17:09

你好賀立維博士,以下是本台希望訪問你的問題:
1) 日本排核廢水入海,可以在那數個渠道影響人類?

影響人類的渠道有經由洋流與大氣循環,日本排放的核廢水主要會沿黑潮向東流動,在日本東岸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環流,流向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氚水到達北美西岸約費時2至3年,海洋除擴散,還有平流作用,就像一滴墨水在湖中及河川裡的擴展速度會不同。

2) 食物鏈方面,需要多少時間才會影響到人類會採納的食物,例如海產?
時間上與氚水流向時間差不多,除了日本自己即時的影響最大,根據洋流路徑判斷,秋刀魚場首當其衝,鮪魚和旗魚也受影響,以及日本進口海鮮,像是鱈場蟹、高腳蟹等都得注意。雖氚tritium的半衰期是12.43年,但總有漏網之魚的鍶Strontium與銫Cesium,半衰期分別是28年與30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以這種食物鏈可能延續至百年以上。

3) 可否舉例,人類要進食多少鄰近地區的海產才會對人體健康有風險?
依據台灣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估計,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其餘地區的9大類食品採逐批檢驗輻射量,近11年檢驗逾18萬件零超標。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引申到一個重要的概念—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則,人類接受的輻射值盡可能最少而又合理。

4) 是否有方法可以中和不良影響,令民眾可繼續進食海產?
很難,只有少吃、一次不要吃太多造成輻射核種在身上累積,盡量讓它排泄掉。

5) 除了食品外,會否經大氣層及海水影響民眾?
大氣中的氚tritium就會隨著氣流飄送,海水方面還是以水產食物為中間媒介進入人體。

6) 包括加拿大及美國,北美洲凡太平洋本地海產的風險是否極低,不需擔心。就如前述氚水到達北美西岸約費時2至3年,而海產則是隨著國際海產貿易,全球都會受到影響。

7) 加拿大有核能學者,卡加利大學的Jason Donev表示,日本排核廢水的風險十分之低。因為日本方面已經會過濾排出海面的污水,將核污染原移走。他亦表示南韓及中國等地方一直亦有排核污水入海,使用的亦是同一個科技。請問你的看法?

無論是學者或媒體,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立場,甚至涉及提供他們資源的幕後支持者,他們的言論只能當作參考。Jason Donev不知他是否有得到一些正確的訊息。舉例來說ALPS(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是倉促實施的工程,國際上並無運用先例,技術上仍不成熟,安全性存疑。2013年ALPS開始試運行,2022年3月才獲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檢查合格”。日本政府2021年就宣佈了核污染水排海計畫,此遲來的“檢查合格”似在追認既成的事實。

事實上ALPS運行期間不斷出現問題。2016年,該裝置被發現有4處漏水,2018年,所謂的“處理水”中鍶等放射性物質被曝超標,2021年ALPS用於吸附排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濾網近半數出現損壞,而這些濾網兩年前剛換過一遍。

至於他表示南韓及中國等地方一直亦有排核污水入海,使用的亦是同一個科技。事實上南韓及中國以及世界各核電國家,是在核電廠正常運轉下使用這種技術,冷卻水並未直接接觸到核燃料,而日本卻是核燃料已融毀,冷卻水直接浸泡過破碎的核燃料,這種狀況是全世界都沒有過的經驗。

這篇文章 賀立維博士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看法-加拿大溫哥華AM1320華僑之聲越洋訪問 最早出現於 火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