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鈞》信號已亮 交流將是兩岸新常態
【愛傳媒楊凱鈞文章】前總統馬英九繼三、四月間大陸祭祖行後,二度為打破兩岸僵局出手。七月十五日起他邀請北大、清華、武漢、復旦、湖南等五所大學師生來台參訪,並安排他們與政大、文大、台大、慈濟及東華大學師生互動分享。類似交流活動在馬前總統執政時期只是日常,兩岸學子相聚一堂,交換見聞,討論學術,毫無隔閡。但蔡總統執政七年多來,類此幾成絕響。期待此次互訪,代表重啟兩岸交流,信號已亮。
參訪行程安排19日去文化大學,筆者身為文化大學博士生,得以共襄盛舉。接待過程中筆者還驚訝地發現了兩位武大法學院的學妹,在世局如麻,兩岸嚴峻的今天,竟能在台灣接待「同門」,真是難得的機緣,更難得的是能在現場和馬前總統與兩岸學生互動分享。想到馬前總統四月到湖南大學與學生座談時,主動提到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的國家分成兩部分,一個叫台灣地區、一個叫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大陸憲法前言也提到,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實很清楚。」,他到重慶參觀抗戰博物館,更侃侃介紹國民政府領導八年抗戰的偉業!馬前總統以行動驗證了一中各表的可行性,也以行動示範了何謂「善意」!何謂「尊嚴」!我極為佩服他的見識與膽識。
馬前總統在《少子化趨勢下兩岸高等教育的因應策略與發展契機》座談會上分享個人心得,認為兩岸危機可能是造成台灣少子化的原因之一。他幽默表示,李前總統、陳前總統乃至當前蔡總統執政期間,新生兒都呈現下滑跡象,唯有他執政時期,出生人數才有反彈回復的跡象。筆者認同此看法。馬前總統與其他幾位民選總統的最大區別,自然就是兩岸政策的不同。馬前總統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從官方到民間的全面交流,也因此,兩岸經濟活絡,關係和緩,兩岸青年學子可以互相流動到對方的高等院校攻讀書學習。當台灣人民不需要思考「戰爭」時,願意安頓下來結婚生子的年輕人就會多了。然而,這一切卻在2016年蔡總統上台後戛然而止,令人扼腕。
在座談分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岸表面實施不同的政治體制,卻有類似的價值觀與處世邏輯。座談會中,兩岸學子對經濟發展都非常關切,也對疫情後兩岸社會的變化,表現了同樣的擔憂,比如:消費降級,失業率上升等。面對大環境的不利,大陸學生開始考慮延後畢業或者攻讀碩博士學位,寧可留在學校內等待更好的時機,也不希望畢業即失業。這些境遇與想法,台灣學子非常熟悉也完全理解。也就是說,兩岸人民的「心理內核」並未因政治體制不同而有距離。
兩岸學生除了思考邏輯的共通外,筆者也發現兩岸面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應對方式也頗相似。「武德充沛」的斯拉夫民族,立場不合就直接兵戎相見,如俄烏;相較之下,兩岸年輕人更習於當「鍵盤俠」。你高談「言論自由」,我闊論「愛國無罪」,大旗一揮,開始「指尖運動」,才是彼此的最愛。猶記得馬前總統訪問大陸時,大陸小粉紅攻擊他大談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一國兩區」,就是抗拒「共產黨主導下」的統一,是「以和抗統」。反觀這次大陸學生回訪台灣,就換台灣小綠大喊「統戰」。但是2008年到2016年,這種交流活動數不勝數,台灣有被統戰成功嗎?為何現在竟連一場交流都承受不起?
筆者認為,共產黨想主導統一進程不假,但並不抗拒中華民國憲法及憲政體制下「一國兩區」所建構的一中論述。甚至外交部長王毅都曾說過「他們(台灣)應當接受他們自己的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但是,「愛台志士」與「小粉紅」都喜歡以大字報式的文字「超譯」他人的主張,然後又擔心自己人被對方的思想「毒害」。這群人的共通點是:他們對自己口中的「人民」最沒有信心。
兩岸憲法迄今都視對岸為本國之領土。有人視這種憲法的共識如芒刺在背,但它實質上保障了台灣人民的安全。如果有一天,大陸不再將台灣人視為同胞,那才是真正需要擔心的事情。地緣政治的殘酷性就在於從來不講任何「道理」與「邏輯」,大國的利益及臉面就是唯一的理由。美國自1960年10月19日開始,迄今持續對其東南一隅的小島國古巴施行各種經濟制裁,即使蘇聯已經解體,古巴毫無威脅性,仍不罷手。制裁原因是該國的「共產主義體制」在美國的後花園中太過刺眼,除非古巴共產黨垮台,否則制裁永不停止。雖然聯合國大會年年通過對美國的譴責案,卻無法撼動美國意志分毫。筆者認為,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及「兩岸一家親」當作護身符,台灣面臨的政治困境絕對更加艱巨。
本次兩岸學子的交流活動就是具體化「九二共識」的核心價值,擱置爭議,異中求同。它應該是重啟交流的信號,而不該是絕唱。希望國民黨的袞袞諸公們,穩穩接住馬前總統這顆「兩岸和平」之球,讓兩岸交流成為新常態,為台灣年輕世代開創生機與先機。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所博士生
照片出處:廖元豪教授臉書
●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