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貧血只要補鐵劑就好?醫師盤點貧血發生原因、治療、飲食該怎麼做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3.07.30 08:00

經常胸悶、喘不過氣、體力不佳嗎?讓人忍不住懷疑是心臟出問題!先不要嚇自己,醫師提醒,也可能是「貧血」讓人失去活力!貧血是許多女性都有的問題,也因此疏忽了它對健康的影響,本次盤點貧血發生原因、治療、食療該怎麼做。

42 歲的陳小姐由於覺得胸口很悶、喘不過氣,稍微活動就無力,懷疑是心臟出了問題,而到醫院就診。經抽血檢查,發現其血色素低下僅有 7.8 g/dL、鐵蛋白明顯不足,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劉子弘表示,陳小姐表示自己每次的月經量相當大,來經第二天得用上 10 多片衛生棉還會滲漏。經診察時,也發現患者臉色蠟黃,眼結膜、指甲顯得蒼白,懷疑是貧血惹禍。

因此安排其進行抽血檢查,發現血色素低下、鐵蛋白明顯不足,而婦科超音波檢查結果則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缺鐵性貧血,予以鐵劑補充。治療 1 個半月後,症狀大幅改善,目前已恢復日常活動。

貧血發生原因多,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劉子弘指出,血液主要由血球跟血漿所組成,有運輸物質、維持循環、調節平衡、免疫防禦等功能。若是紅血球數量或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過少,造成人體輸送到全身的氧氣不足,即是所謂的貧血。

如何判斷是否有貧血?劉子弘說明,通常會以血液中的血紅素來定義:「成年男性低於 13.0g/dL、女性低於 12.0g/dL。而貧血有急性、慢性之別,也有程度嚴重、輕微之分。」

在所有貧血類型中,「缺鐵性貧血」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在台灣約 2% 的民眾罹有缺鐵性貧血,女性則是男性的 2 倍多。其風險因子為:懷孕、營養不良、腸胃道出血、經血過多、痔瘡等。

貧血非只是臉色差,對健康危害大

輕微的貧血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有容易疲勞虛弱、頭暈氣喘;較為厲害時,皮膚會變得蒼白發黃、手腳冰冷;而嚴重時,則可能導致頭痛暈倒、胸悶胸痛、心跳加速、身冒冷汗、稍微動作便容易痙攣等危急反應,不可不慎。

劉子弘提到,臨床上,首先要釐清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女性最常見原因為經血過多;而男性或停經後女性若有貧血,則懷疑有腸胃道出血狀況,得安排鏡檢處置,以排除腫瘤或潰瘍;而痔瘡出血或血尿嚴重,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治療以補充鐵劑為主、飲食為輔

劉子弘說明:「治療上,一般會以口服鐵劑為主要治療;營養吸收不良如胃切除者,則可考慮注射鐵劑;嚴重貧血者,則需要輸血治療,以維持器官的正常運作。」

而待根本原因矯正後、血紅素也回復正常,通常還是要再補充鐵劑約 4 至 6 個月,以恢復身體所需的儲存量。他提醒,服用鐵劑時糞便會呈黑色,屬正常情況無須驚慌,建議搭配維他命C食用,可促進鐵的吸收。

除了服用鐵劑之外,飲食上,也應多攝取鐵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肉類、內臟類、海鮮、蛋類等;若為茹素者,可攝取顏色較深的蔬菜、穀類或堅果,如紫菜、可可粉、紅莧菜、黑芝麻、紅豆、菠菜、豆腐、五穀米或葡萄乾等。

劉子弘呼籲,由於貧血的原因很多,如果懷疑或得知自己有貧血可能,請尋求家醫科、內科或血液科醫師的協助,確認貧血程度、釐清可能的病因,並進行對應的處置。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頭暈目眩、記憶力衰退竟是「貧血」惹禍?除了補鐵,中醫師教你養血

不是貧血就狂補鐵!營養師:貧血可能缺這七大營養素

發生貧血應多加留意,小心是癌症警訊!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