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27 14:56:11)國科會日前公布「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得獎名單,臺科大有3位同學獲獎,分別是電機系同學洪宇晨「基於物聯網服務之即時口罩正確配戴辨識系統」、材料系同學江子揚「CoCuFeNi高熵合金與Sn銲料之界面反應」和化工系同學張佳馨「新型無陽極鋰銫雙金屬電池電解液研究」。
由陸敬互教授指導的洪宇晨連結口罩配戴辨識與自動化提醒裝置,希望降低因提醒配戴口罩而造成的衝突。洪宇晨表示,過去雖然有利用AI辨識人臉是否配戴口罩及配戴正確性的研究,但很少有更進一步的應用,因此他利用邊緣運算裝置NVIDIA Jetson TX2和單晶片電腦樹莓派,建構基於物聯網服務的「口罩正確配戴辨識系統」,在辨識口罩配戴情況(正確配戴、不正確配戴或未配戴)後,資訊會被傳送到裝置端,配合語音或閘門,提醒防疫規範。
洪宇晨說明,希望結合時事,研究過程中多次與指導老師討論,才讓架構設計、系統功能和運作更完善。目前疫情已減緩,對於配戴口罩的的依賴與強制性降低許多,不過醫院等場所仍有戴口罩的需求,未來還是可以利用這個系統,方便管理工作人員的進出與裝備完整度。
江子揚則是在顏怡文教授帶領的「電子構裝技術及綠色材料研究室」,研究高熵合金與無鉛焊料間的介面反應,希望將擁有優異性質的高熵合金應用於電子構裝。高熵合金是由5種以上、各自成分不超過35%的金屬組合成的合金,高熵合金具有優良導電、導熱及強度,江子揚實驗在不同焊接溫度下的反應、產生的介金屬,以期未來能用於晶片中連動積體電路、訊號等重要元件導線架,取代性能和強度相對較弱的銅或銅合金,為電子及半導體產業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江子揚一直對超合金、航太金屬感興趣,期待開發高強度和高延展性的金屬材料,運用在大眾生活中。江子揚表示,這次計畫讓他在大學就能進行研究,指導教授也把他當研究生訓練,參與年會時,也聽到許多課堂上不會聽到的最新知識,未來將繼續攻讀相關領域,進行高熵合金及其他金屬材料的強化及研發。
張佳馨的計畫以無陽極電池為核心,目的是解決無陽極電池放電時產生鋰枝晶與死鋰、使循環壽命受損的問題。無陽極電池是鋰離子電池的一種,近年為降低環境污染、減緩全球暖化,積極發展電動、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鋰離子電池正是大型儲能系統與電動車的主力發展對象。然而,因為鋰離子電池正極與負極佔有一定體積或重量,能量密度受限,學界開始開發擁有更高性能與安全性的無陽極電池。
無陽極電池中的鋰金屬活性大,容易與電池內有機溶劑反應,進而不斷生成、沈積鋰枝晶,影響電池壽命,張佳馨導入鋰與銫兩種金屬鹽類於電解液,找出最佳配比,改善無陽極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金屬沉積與擴散行為。無陽極電池是較新的領域,過去研究和論文都相對少,指導教授黃炳照是電池領域權威,實驗室學長姐每次都能指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方法,對研究幫助極大。
國科會為提早培育優秀研究人才,每年公開徵求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通過申請者,可獲得四萬八千元獎助金及上限兩萬元耗材費,研究成果報告經審查評定為成績優良有創意者,頒發研究創作獎,獎金新臺幣二萬元及獎狀一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