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24 12:23:21)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需要有崇高的理想,更需要無悔的堅持。邱上嘉教授服務教育工作27年,除了教學外,兼任或擔任行政工作亦長達18年;由於本身的研究專長為傳統建築、古蹟保存及設計運算,陸續參與雲科大籌備成立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空間設計研究所、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文化資產維護系、設計運算研究所、數位媒體設計系等工作。透過參與籌備新增系所的過程,不僅體認到人才培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更深刻體會大學的社會角色;無論是研究或產學合作都不應只是單純的知識生產,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能解決社會及產業的需求,降低學用落差,為產業培育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因深刻體認到教學與行政同樣的重要。一方面在教學上期許自己善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教育理念。始終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身為教師要像伯樂一樣,發掘學生的潛力、因材施教;「莫道是他人子弟,須當作自家子女」,把每一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不求回報;鼓勵每一個學生「堂堂正正的做人,珍惜每一秒的學習機會,盡力每一個做事的崗位,感謝每一個身邊的人」。另一方面在行政工作上,則認為透過良善的行政規劃與作為,將可以成為教學上的重要後盾,並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有利條件。因此,無論是擔任系所主管或者行政主管,只要是對教學有利的,無論是對老師或學生,都應該努力去做。即便在不同的崗位上,或許可以著力的面向不盡相同,但是只要願意付出努力,其影響可能都是深遠的。
邱教授面對傳統匠師技藝與人才大量流失及文化資產修復人員短缺的困境,致力傳統建築設計、古蹟保存與維護研究,致力「傳統匠師」人才復育工作。另同時清查傳統工匠資料,探討工匠核心能力,將傳統技術工匠分為4大類(木作類、土水類、彩繪類、石作類),制訂「傳統技術修復工匠職能基準」,建立小木作技術工匠、大木作技術工匠、大木作技術與管理工匠等3級至5級職能基準,並經勞動部審查通過後正式公告,完成傳統建築工匠技術的國家級規範,對我國文化資產修復人才的培育與傳承貢獻匪淺。
邱教授於108年協助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規劃成立「文資傳匠工坊」,培育文化資產修復工匠,並同時結合技職教師深度研習,培育種籽師資以扎根教育,多元管道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工作,並參與文化部與教育部相關產學合作計畫金額逾1億2千萬,落實文化資產保存及人才養成制度化,充分帶動教育部門在技職體系中建立理論與實務銜接的工作。
在校園內如此,校園外的產學合作及協助推動產業人才的培育與教育扎根工作亦是如此,凡事必需一步一腳印,「毋忘初心,堅持到底」,才能為國家社會培育所需要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