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臺北當代客家徵件展 窺探當代客家樣貌

客家電視台/錢薇如 黃映婕 臺北 2023.07.23 20:00
2023臺北當代客家徵件展開展,今年展覽主題為「隱性足跡的推斷」,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希望藉此探討臺北都會地區的,客家文化特質,並邀請策展人張乃予以及5組藝術家,以藝術方式展現,當代客家、都會客家的各種樣貌。 將藝術展品分成,5座不同的島嶼,婆羅洲、爪哇島,廣東梅縣、南庄與臺北,研究華人聚落的藝術家蕭芸安,將走訪這些國家的故事,轉化成語言文本與聲音紀錄,探討客家身分認同,與客家遷徙的足跡。 藝術家 蕭芸安:「在我們每一個臺灣人的身上,其實都有非常多,族群的一些印記在,那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個當代,族群融合這麼紛雜的狀況之下,仍然也能夠看到,屬於自己身上,每一個不同屬於華人文化的,所謂的DNA吧。」 一片片深色的水墨畫,畫出星際時空的場景,長期旅居臺北的,水墨藝術家張禮權則藉由作品,探索客家人,為了工作離鄉背井的心情。 藝術家 張禮權:「我是苗栗人,從小就來到臺北,就有一種北漂也好,移動也好的那種概念,所以這就是一個新的作品,當代的作品,就是說為什麼要離開故鄉,來到別的地方,就是(表現)客家人那種打拚的精神。」 還有藝術家打造出草莓溫室,討論民眾從都會,移動至客庄觀光的現象,或是以布料吊掛組成的動物器官,關注石虎被路殺的生態議題,策展人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呈現都會區客家「隱性族群」現象,以及破除「顯性」客家意象的迷思。 「臺北當代客家徵件展」策展人 張乃予:「很多顯性的明顯的,比如說客家人,可能它,花布,或是什麼這些很明顯,顯性的元素,它其實很容易被,在媒體上面,或是在我們判斷一個人,當作他們第一印象的,一個判斷方式,那其實很多隱性的內容,其實要去深究認識它之後,你可能才會慢慢發現說,原來它是什麼樣的族群。」 2023臺北當代客家徵件展,同時也和,亞洲首家線上看展平台ARTOGO,及藝術電商platform A合作,讓觀眾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線上看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