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酷熱,假訊息滿天飛,梗圖也很容易就刻意置入。冷靜,多查證一下,不要雞婆,隨手亂傳一些不是自己查證是的訊息,是現代公民的數位倫理。 (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最近的總統大選紛亂氛圍把人的理智打亂了,應驗了「行為經濟學派」的說法:「人在不確定和衝突的情境下大部分的反應是情緒的」。而令人驚訝地,許多大學教授和社會菁英也不查,照樣隨手轉傳。
這種群眾情緒性PO文、瘋傳的例子每天都在臉書、Line、Integram、Twitter等等社群媒體發生。柯文哲近日被截文的「藝術不入流」梗圖就是代表性事例(見上圖)。
很嚇人吧!怎能如此扭曲
現在圖文,特別是合成截圖類型的,本來就很容易被加工、製造、竄改或貼入;但是,很意外的是,柯被截的這段文字在語意上顯然太超出常情。照理,受過一些推理或邏輯訓練的知識分子應該會合理懷疑其中可能另有文章、暗藏鬼計。但是,不少大學教授、社會菁英居然也受騙,而且在被提供充分資訊後,能够坦然認錯的人並不多。
在第一時間,我們一群在大學教授「數位傳播」,也曾參加多場「防治假新聞、假訊息」研究的朋友們相互傳訊,看看到底台灣社會對於社群假訊息有多少辨別能力,以及有多大的不隨意亂傳的定力。
結果,很令人失望。台灣社會仍然沒有脫離意識型態的魔咒,一談到政治議題,大家依舊情緒衝腦,而且不少人還喜歡加上一些有失知識分子客觀立場的謾罵文字。傳給三位國外教授友人看,他們說台大教授彭錦鵬PO出原文全段,並給出「一半的事實,一半的扭曲」的評語,客觀中肯。但沒想到台灣社會故意戴人帽子、抹人颜色的情況這麼嚴重。
自噴口水,還拉名人下水
台灣現在不少社群網路訊息的可惡是,正1450替執政黨帶風向,類1450也充滿義和團怨氣,整天在各大平台不明究理、穿鑿附會、搧風點火。
政治人物不分黨派,他們的一言一行當然要受到民意的監督,但批評不是惡意的扭曲和栽贓。這次柯文哲被批的「藝術不入流之說」,有人無中生有地搬朱銘、楊英風之名,毫不尊重藝術大師聲名,行徑十分惡劣。
天氣酷熱,假訊息滿天飛,梗圖也很容易就刻意置入。冷靜,多查證一下,不要雞婆,隨手亂傳一些不是自己查證是的訊息,是現代公民的數位倫理。
多看上下,別再被1450了
柯文哲寫的《白色的力量》中對於前述被截的梗圖,這段文章先有的主標是「聰明人去讀政治經濟,台灣才有希望」(上圖),接著才提到他認為的台灣社會常存的第一流到第六流的現象,以及「藝術根本不入流」的偏見。緊接著後面提到「所以,我看台灣社會是不會有莎士比亞的,也不會有米開蘭基羅。藝術創作也要有聰明的人才做得好。」
政治人物說錯話,當然要被打;然而,他原意的話,也不能被刻意扭曲和惡意放大。這是民主社會言論的價值和真義。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