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特斯拉股價 台股 鄭雨盛

蘇煥智維新觀點》沒有退休的老人農業如何幸福?

優傳媒/ 2023.07.20 09:27

年輕人要從事農業卻苦無土地,如何讓台灣農業人口結構年輕化?首要關鍵的政策就是農民退休制度及現有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而「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根本就假的離農退休,不要再欺騙台灣人民了!至於農會扮演農業及農村重要的角色,改革尚未成功,仍需列為重點改革目標!(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7月8日賴清德在全國農會後援會成立時表示:「在政黨輪替前,只有軍公教有退休金,直至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才開始設立農民退休金。」賴清德的認知充分反應他對目前台灣「農民的退休制度及退休金給付現狀」及「農業人力結構瓶頸」的「無知、外行」及「不作為」;也反映民進黨政府對農業結構困境的「集體無知」及「不研究」、渾渾噩噩的態度!

 

一、有老農津貼卻沒有退休、做到死:

1992年本人第一次參選立法委員時,率先提出按月發放5000元老人年金的政策。1993年擔任立院委員後,為兌現政見開始推動國民年金法及敬老津貼暫行條例。並於1995年全民健保開始實施後,修改農保條例時與戴振耀等4人共同提案要求比照勞保建立老農退休制度,並主張過渡時期應該發放「老農津貼」。而成為台灣退休年金運動的風潮。

(一)暫行條例已28年:

不過當時立法已經明定「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也就是這是一個「暫行條例」一個過渡性的權宜制度,所以根本的退休制度應該要如何制定?應該要參考各國制度,及台灣特有的農地面積狹小以小農制為主的農業結構。不過很可惜自1995年5月31日立法通過「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迄今已經28年。行政院及農委會及國發會,卻從來沒有認真探討農民退休制度。這28年政府對於真正的農民退休制度真的沒有作為。

(二)有老農津貼,卻沒有退休:

推動老農津貼的本意就是因為農民保險制度不健全,沒有退休給付的制度,所以在全民健保實施後喪失其主要的健康保險的功能,所以才提出具有「部份退休給付」性質的老農津貼的過渡性給付。沒想到後續政府缺乏宏觀治國、制度研究的理念。所以老農津貼從「過渡期」一拖28年。而且從原來「部分退休給付」的年金概念;卻被扭曲成為「福利津貼」,而陷入「是否排富」的矛盾中?

(三)繳費繳到死、做到死:

而且老農津貼的本意是「部分退休給付」的年金概念,具有一部份基礎年金的性質,所以照道理應該要有「離農退休」制度的設計。但因為政府不負責任,所以竟然28年來「領老農津貼,卻沒有退休」;而且必需繼續繳交農保保費,維持農保資格,才能領老農津貼。所以真的可以說「農民領老農津貼,卻不能退休,需做到死。」這跟公保、勞保在可以領退休給付或退休年金時,就不必再繳保費,完全不同。

 

二、「農民退休儲金」是否有農民離農退休的效果?

(一)農民退休儲金是附加年金?農民基礎年金是什麼?

公、勞保退休給付一般認為是基礎年金;而退休儲金一般認為是附加年金;

民進黨政府在110年立法通過「農民退休儲金條例」,這是抄襲軍公教勞工的「退休儲金」制(附加年金)。問題是農民的基礎年金是什麼?在「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立法理由及說明,將「老農津貼」解釋為是農民的基礎年金。意即將過渡性的「老農津貼」當作是永久性的基礎年金,這也跟「老農津貼暫行條例」的意旨可以說不相符。

(二)農民退休儲金參與率多少?

退休儲金制一般在有僱傭關係的情形,通常僱主負擔比例達七成,勞工自己負擔比例僅2成,勞工參與意願非常高。

但在職業工會部分則職業工會勞工自行負擔高達6成,政府負擔金制4成,所以職業工會勞工參加勞工退休儲金提撥的比例不高。至於農民退休儲金目前的參與率也祇有約二成左右。

(三)雖然號稱「農民退休儲金」之退休給付,並事實上不以離農退休為條件。所以根本沒有退休。而且對於現在50歲以上的農民,根本沒有適用的餘地。反而老農為了繼續領取老農津貼,被迫繼續保有農地繳交保費,維持農保資格,才能享有老農津貼。所以更不可能離農退休。

 

三、台灣老農退休制度應如何?

領老農津貼卻不能退休,必須做到死,讓台灣的農業長期處於夕陽農業。農村衰敗高齡化,滅村、滅香、滅校、滅鄉!農業攸關國人健康,而且運用自動控制設施及智慧科技,農業已經普遍看好的新藍海產業。如何把目前高齡化夕陽產業的農業,轉型成為智慧科技市場導向的新農業?最大的關鍵就在於「農業人口結構的年輕化」,讓老年農民可以安心有保障的離農退休,並釋出農地;讓青年可以方便投入農業經營,讓農業人口年輕化,農業的產值提高!百萬農民不是夢!

所以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扮演關鍵角色。可惜民進黨政府即賴清德,完全劃錯重點!

以下是本人25年前在立法院即已提出的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的基本觀點:

(一)何不讓農民直接投保勞保:

讓農民的有退休年金保障,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農民可以直接參加勞保。比照目前職業工會勞工可以參加勞保的模式,讓農民參加勞保。至少保費分擔率則採取投保人負擔50%、所屬農會負擔10%政府負擔40%。為什麼我提到農會幫農民的勞保保費負擔10%。其實主要是農會應轉型為營利性合作社模式共同運銷、採購。

(二)農保年資如何折算勞保年資?

農保繳的保費比勞保便宜,不過為了保險財務的平衡及永續經營,所以應該合理調整保費及年資。讓農保的年資可以合理的轉換為勞保年資計算退休給付。

(三)新的退休給付制度應整合「老農津貼」,讓老農津貼完成其歷史使命。新制度實施後,以後年保65歲的老農,即不必再繳交農保的保費,即可享受退休給付!

(四)離農退休及農地銀行:

將老農津貼作為退休給付的一部份,並以離農退休作為領取老農津貼及退休給付的必要條件。

政府成立農地庫(或稱農地銀行),並得委託鄉鎮市區農會代管,作為農地出租媒合平台;離農退休之農民,可以將其所有之農地交給自己子女來經營;也可以將農地直接交給農地銀行(但農民仍擁有所有權),作為農地出租平台,並享有租金的給付。

(五)離農退休者享有的租金收入,就是附加年金!

為落實離農退休,老農退休必需將農地交給農地銀行出租。老農因而享有農地出租的租金收入,此項租金收入可視為附加年金。所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其實並沒有設立之必要。

(六)老農離農退休制度,退休老農的收入有多少?

依據上述離農退休制度,老農退休後的收入包括:

1、老農津貼(8000元*12=9.6萬)+

2(休耕一期收入=4.5萬/公頃*1公頃)+

3( 租金收入 =4.5萬元/公(頃)

以上擁有1公頃農地的退休老農,一年合計有18.6萬元/年。

 

四、農會改革尚未成功:

台灣農會在地方農業經濟及服務上扮演重要的服務功能;但其功能不彰也是大家常垢病之所在。我認為台灣農會應該朝向下列三大面向改革:

1、建立一個以專業農民為核心的農民團體,農會幹部例如理監事應以農業專業會員為主。

2、強化農會事業體導向,將目前「會員制改為股金制」,以客觀盈利分組等會員指標。

3、減少農會選舉層級,農會理監事選舉應由會員直選!不必像目前先選農會代表,再由農會代表選理監事!

 

五、全世界都把農業當作地方創生,科技整合的新藍海及幸福產業。但民進黨完全執政七年多,卻連農民退休制度都沒有搞清楚,有領老農津貼卻不能退休,必須做到死。但年輕人要從事農業卻苦無土地。如何讓台灣農業人口結構年輕化?首要關鍵的政策就是農民退休制度及現有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而「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根本就假的離農退休,不要再欺騙台灣人民了!至於農會扮演農業及農村重要的角色,改革尚未成功,仍需列為重點改革目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