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台東慢漫遊~大武部落逐浪花蟹,逛百年老街聽石頭爺爺的故事

欣傳媒/欣傳媒 2023.07.18 18:35

用電風扇鐵網能補蟹?台東南迴區域的大武社區發展協會還真的帶你玩。跟著大武社區發展協會探索,可以走進石頭爺爺的家,探訪舊日碾米廠,到美麗的沙灘上捕捉浪花蟹、體驗大武社區美食,或聽聽來自山上部落傳承的故事。

新聞圖片
掛上紅帶的鐵籤,是捕捉浪花蟹的工具之一,要趁漲退潮間插入誘食。

「插深一點,讓誘餌的味道可以釋放出來!」南迴海岸美麗的沙灘上,繫著紅絲帶的鐵棍沿著浪花起落的水線零落分布。埋進沙灘的鐵棍下方的網袋綁著誘餌~魚片,是浪花蟹喜歡的味道。這是大武部落的孩子們小時候常玩的遊戲之一~抓「倒退嚕」,對外地來的遊客而言,卻是趣味而新鮮的體驗。

新聞圖片
電風扇鐵網綁上鐵絲,放些誘餌,就成為自動捕蟹機。

除了有點熱。綿長的沙灘上,陽光把沙子曬得有些燙腳,脫了鞋的忙不迭把腳浸入溫潤的海水中,感受沙子隨著身體的重量下壓外滑,從指縫間溜走,然後又為了避開驟然來襲的浪花退回濕潤的無水區,像是跟海浪跳舞。隨著浪花來去,其實正是浪花蟹的習性。新聞圖片
捕捉浪花蟹,只需要一隻帶著魚乾的鐵籤,和一個電風扇的鐵網。也有些地方用烤肉架取代,但電風扇鐵網周邊的弧度,更便於淘取灘沙。

「浪花蟹喜歡比較細的沙。」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詹勳鴻抓起兩捧砂礫比較:「像這種細沙,他們比較好爬進爬進。」要捕捉浪花蟹,一般會安排在從漲潮到退潮間的中間時段,這時浪花蟹隨著海浪前進沙灘,又不至於退得太快,他們有時間好好享用「美食」,然後就因為貪吃,變成早年孩童們的浪花蟹美食。

新聞圖片
側面看浪花蟹,扁扁的身體真的像顆石頭。

捕捉浪花蟹的器材相當簡單:電風扇鐵網就是淘砂撈蟹的好工具,從誘餌周邊向中央包圍,把砂礫兜進鐵網中,過水一濾,細沙飄走,個頭稍大的浪花蟹就無處遁形。只是要小心浪花蟹身上的保護色花紋,不仔細看,很容易當成石頭被扔回海中。

新聞圖片正面看浪花蟹,縮起來的姿勢有一點像忍者拔刀準備出招。

浪花蟹在分類上並不是螃蟹,而是與寄居蟹同屬於爬行亞目異尾部的甲殼類,學名為「蟬蟹」,他們喜歡乾淨沙灘,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的碎浪區,跟著浪花來去,也因此有了美麗的「浪花蟹」之名。它的第2、3對步足特化成扁平狀,游水撥沙掘地都是一把好手,卻不像螃蟹或寄居蟹一樣能移動迅速,也因此得借助浪潮之力來去。浪花蟹對對污染非常敏感,卻是沙灘上重要的清道夫,會清理海灘上的腐食,現在多在花東海岸才有機會見到。現在抓浪花蟹重在「體驗」,抓到觀察後,還是送回大海,放生。

新聞圖片浪花蟹的第2、3對腳特化為扁平狀,便於撥沙,也因此總是倒退行走。

等待浪花蟹上鉤的空檔,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詹勳鴻帶著來訪的旅客到沙灘上,撿拾漂流木進行沙窯悶烤。曬得十分乾燥的漂流木點燃起來不難,淺坑燒熱,把裹著錫箔紙的蛋或地瓜丟進去用餘熱燜熟,跟早年農地的「控窯」非常相似。這也是大武孩童們抓魚捕蟹的空檔常做的事。
新聞圖片沙窯悶烤的蛋柔軟半熟,非常好吃。只是要注意出「窯」熱燙,一不小心會失手摔破。

逛大武百年老街
來去石頭爺爺的家

台東南迴地區的海很藍,很美,台九線線上的大武位於公路從山過海交會處,有山之美、海之麗,去年「南迴驛~大武之心」竣工,提供開闊的停車空間與包含星巴克、台東小農產品的賣場空間,成為公路往來重要休憩站,加上大武漁港、大武森林步道等遊憩活動,大武也吸引越來越多人停駐。

不只是村口的彩繪油漆意象,從美麗海景到老街巡禮,大武在地人已發展出較成熟的深度社區旅遊。大武村這條百年老街,保留從日治時代到現代的故事,有清朝始建的福安宮、帶著太陽眼鏡的天公爐、日治時期就修建的氣象站、早年日本神社遺址、老戲院遺址、還保留舊時器械的碾米廠、石頭爺爺收集鰻苗的集散地等…,走一趟老街聽故事,一下就穿梭百年時光。新聞圖片
福安宮是少數「觀音」與「土地公」並祀的廟宇,這也是歷史遺存。

大武鄰近海域為寒暖流交會處,又有世界少見的湧升流,大量的深海魚類在附近洄游棲息,這使得漁民不需要出航太遠,膠筏漁船就可以捕撈到多種魚類,人多了就需要糧,在地人多以農、漁業為主要工作。良好環境吸引眾多族群聚居,原住民、外省、本省、客家都在大武老街上生活。當時大武也是重要糧食產區,老街極盛時共有多達4家碾米廠。

新聞圖片
碾米廠還保留當年的打穀器械,雖然已經沒有師傅可以維修了,卻記錄一個時代的過往。

大武周邊以沙岸為主,大武港口也經常因泥沙淤積而無法出海,雖然政府不斷整修漁港環境,可惜遇上自然偉力,效果不彰。不過靠海吃海,早年居民從小就跟著長輩到河口學習捕撈,像是使用三角漁網手撈魚苗或鮮魚。這種漁法又叫「櫓魚栽」,單人就可以使用手網撈捕小魚。新聞圖片
大武人口外移,部分空屋在與屋主溝通後,變成社區發展協會解說場域。老碾米廠外面就是捕魚的解說場域,張玲芬正在示範如何使用三角漁網。

作為南迴公路的重要站點,早年大武是重要的虱目魚苗集散地,漁民或小朋友在海邊捕到虱目魚苗都會送來此處,再由台灣西岸養殖場派車收購。石頭爺爺~董石頭的家就是當年收購魚苗的地方,那時捕撈魚苗多為「單兵作戰」,而非大船撈捕。人們抓到魚苗就送到石頭爺爺家計價,也因此石頭爺爺的屋子留有很大的空地,好擺放一盆盆的小魚苗。只是後來虱目魚可以人工繁殖了,這個收魚苗的產業也就沒落了。

新聞圖片
石頭爺爺家是早年是收魚苗的地方,現在變成社區解說的第一站。

來到大武,可以開車來訪,或搭車到大武火車站,不論想玩半天或一天遊程,都可以與大武社區發展協會聯繫,近期他們也推出一日遊行程,早上在大武火車站集合,探索老街及步道;品嚐過在地媽媽製作的特色餐盒,就可以探訪漁市解說站,認識魚苗,捕捉浪花蟹或DIY三角網小飾品,相關遊程請至:臺東大武實驗青年壯遊點查詢。

新聞圖片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經理張玲芬規劃許多在地活動,從導覽、DIY、文創商品與在地商品,都可以向他詢問。


臺東縣大武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人:經理張玲芬
聯絡電話:089-79015、0912759675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555321973

 

 

/延伸閱讀/

編輯、攝影/廖苡安

 

立即加入欣傳媒Lin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