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895乙未戰役,客委會客發中心,和文史學者合作出版《抗與順的抉擇-乙未中彰保衛戰》,研究調查書籍,深刻記錄至今屆滿128年,全臺規模最大的戰役。 1895年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但部分臺灣仕紳與百姓強烈抵抗,同年5月就與日本近衛軍團,爆發長達5個多月的鄉土保衛戰,其中由客家鄉親組成的義勇軍,集結在彰化八卦山,和日軍發生乙未戰爭中,最為激烈的對戰。 總統府資政 姚嘉文:「1895的意義是臺灣脫離清朝,但是臺灣又歸另外一個地方日本,臺灣脫離陸國變成海國的一部分,但是究竟還是外族。」 客委會客發中心與文史學者,以及逢甲大學合作,耗時多年調查及研究終於出版《抗與順的抉擇-乙未中彰保衛戰》,18日在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行新書發表會。 作者 蔡金鼎:「那這本書真正的核心在談一個,多元的歷史的觀點,客家族群的貢獻,並不是只有在客家地區,而是橫跨了整個臺灣的地界,所以在臺中市跟彰化縣,主要的部隊還是以新苗軍,也就是各位所熟悉的抗日三傑,所帶領的部隊為主。」 客委會副主委 范佐銘:「客發中心今天先發表臺中、彰化這一本,當然後續我們苗栗的保臺的戰役,還有南部的茄苳腳也調查完成,陸續會推出來,期待全國的好朋友可以認識,來了解我們客家人對臺灣的貢獻。」 除了新書發表會之外,也帶領民眾實地走讀當時的戰場,讓文字與空間相結合,引領讀者跨越時空,更了解這場乙未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