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揭穿柯侯居住正義假面具? 民進黨嗆:先為自己擺爛社宅道歉

台灣好新聞/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3.07.17 12:58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圖/翻攝民進黨直播)(圖/翻攝民進黨直播)


針對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天在凱道集會針對社會住宅的批評說法,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及台北市第5選區吳沛憶、新北第8選區吳崢、新北第11選區曾柏瑜等3位立委參選人今(17)日召開「揭穿柯侯居住正義假面具」記者會,抨擊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及新北巿長侯友宜口中喊「居住正義」,結果卻是跟財團建商站在一起,市長任內對社宅及囤房稅擺爛,為了選總統卻把居住正義掛嘴邊,謀求政治利益。

張志豪指出,檢視侯友宜新北市長任內興辦的社宅數量,只有2,678戶,不僅根本不到3,000戶,而新北市更是六都中,至今唯一沒有通過「囤房稅」的直轄市,昨天侯友宜台上高喊安居樂業時,也難怪民眾噓聲四起。至於柯文哲市長誇口其任內社宅蓋最多,宣稱八年五萬戶的政見,但數字會說話,八年只蓋12,559件,達成率只有25.12%,嚴重跳票。

面對台北房價負擔最高,去(2022)年第四季房價所得比15.77,高居六都之冠,顯示台北市民對社會住宅需求大,理應需要最大量的社宅興建數,但柯前市長擺爛的結果,導致台北市遷出人數最多,居六都第一。柯文哲、侯友宜兩位雙北巿長昨天再次大喊居住正義的同時,應該先為自己擺爛社會住宅向市民道歉。

張志豪強調,民進黨政府始終積極興辦社宅,尤其近兩年半來,雙北幾乎擺爛放棄興建社宅,國家住都中心反而加速新增社宅工程決標33,584戶;中央除了提供國有土地協助地方政府蓋社宅外,也補助地方政府社宅經費,統計至2021年,中央提供台北市11處社會住宅土地,更補助台北市45億元,新北市也補助30億元,顯示拚社宅要努力做,不是嘴巴說,也不是只有批評。

接續,吳沛憶指出,柯文哲在凱道上說社宅要「大力蓋」,說社宅「一定要咬緊牙關往前進」,結果他任內說社宅會「債留子孫」、「要停看聽」,還說「居住正義」不能是無底洞。柯文哲第二任對住宅態度大轉變,甚至發生「月租4萬」的明倫社宅。因為比起居住正義、比起讓民眾的可負擔,柯文哲更在意社宅的自償率。柯市長親自拍板,社宅自償率要100%,蓋社宅的成本柯文哲要從民眾身上賺回來。

吳沛憶表示,社宅租金還納入要繳給北市府的房屋稅跟地價稅,這兩種稅不但是市府自己收走,依法更可以免徵,但柯文哲堅持納入,使社宅租金提高了25%。柯文哲高喊「大力蓋」社宅,市長任內卻批社宅「債留子孫」,遊行說一套,當市長做的是另外一套。哪一個才是真的柯文哲?

曾柏瑜指出,侯友宜昨天在凱道表示,要打擊黑道、讓犯罪者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要抓炒房、租屋市場透明化。這些政見根本還沒當選就已經被侯友宜「跳票」了。首先,新北市是六都唯一沒有囤房稅的縣市。囤房稅這是居住正義的基本功,侯友宜連基本功都沒有做,竟然敢在716當天高喊支持居住正義,既沒有真心,也沒有誠意;第二,侯友宜還替司法正義、居住正義最大的敵人羅明才委員,喬掉立委初選,讓羅明才直接出線。羅明才是建商、是黑道子弟,侯友宜一邊幫助羅明才連任立委,一邊宣稱支持司法正義、居住正義,可以說是「說一套、做一套」。

曾柏瑜表示,為何羅明才家族,是司法正義、居住正義的最大敵人?因為羅明才家族,「違法」對新店大香山山坡地濫墾、炒股坑殺股民,家族成員被判刑還棄保遣逃。羅明才家族所經營的「福豪建設」,過去違法開挖23萬平方公尺的山坡地,相當於挖了18座棒球場大小。羅福助也為此遭到起訴,至今仍在通緝中。法官在判決書中指出,建設公司的人仰仗羅福助之地方勢力,在新店進行大規模開挖整地,判決書中也認證,羅明才家族濫墾濫伐。周邊居民不得安寧,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威脅。曾柏瑜強調,公平正義是要不畏強權、不畏惡勢力,合理的照顧所有人。表面和善、背地裡欺負鄉親的人,絕對沒有公平正義可言。

吳崢指出,侯友宜四年市長任內至今,不僅不處理囤房稅,社宅0規劃沒想法、也沒做法,始終等中央支持救援,完全無視市民對社宅的需求。而對手張智倫的爸爸張慶忠,中和人都稱張慶忠為中和地王、中和摩鐵王、地產王,名下除了有多家建商,甚至參與多個中和都市更新案,媽媽陳錦錠更是當地議員,兩人跟侯市長都是「厚友誼」!

吳崢進一步說,大家試想,侯市長是跟年輕人站在一起,還是跟財團建商站在一起,答案很清楚,張慶忠過去是立委也是建商,從中央檢視都市計畫,再由陳錦錠監督市府審案,這樣中央、地方「炒房炒地一條龍」的家族企業,將會在張智倫當選後再次復辟,這是大家願意看到的嗎?尤其我們看到陳錦錠議員2022年大選的財產申報資料,持有的土地筆數多到嚇人,就可以看出張家以地致富的功力,這樣的圈地炒地家族有辦法捍衛居住正義嗎?

更多新聞推薦

杜蘇芮來襲 台鐵南迴線對號列車下午5時後停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