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北約東進對亞太區域安全的影響/魯云湘

台灣好報/ 2023.07.15 15:44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我們在確定軍事目標時,首先需要認識到,世界上大多數令人苦惱的問題,並不適宜用純軍事的辦法來解決。』語出馬修.邦克.李奇威將軍,美國陸軍上將。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改善,需要的是透過良性的對話,而非大秀軍事肌肉來增加緊張。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成立於1949年,旨在對抗蘇聯和其盟友的威脅,一個由美國、加拿大及部分歐洲國家組成的集體防禦同盟。但隨著冷戰結束,北約的角色與任務從防禦性質,轉向危機管理和區域安全合作。而今年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辦的北約峰會(7月11日–12日),主要的討論議題有三點:
一、 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二、 說服土耳其及匈牙利讓瑞典加入北約。
三、 亞太四國(澳、紐、日、韓,通稱AP4)因與中俄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參加本次會議以加強與北約的關係。

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及美中關係逐漸的惡化,北約也開始將目光轉向亞太地區,試圖在該地區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和作用。所以亞太四國參加本次會議,不僅引起中俄兩國的強烈反對,並擔憂對該地區的安全局勢將造成重大改變。

北約的動機和方式
北約東進亞太地區的動機,其實就是為支持美國的領導地位,以及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秩序,並擴大北約在全球的影響力。畢竟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外交戰略下,讓北約意識到,中國在人權、民主、法治、貿易及海洋安全等方面,是足以威脅到全球安全、利益與價值的國家。

為了阻止中國的擴張,美國打著「印太戰略」之姿,重返亞太地區。作為其堅實盟友的北約,除了有責任支持相關的政策及戰略外,在當今多極化與全球化的世界中,要能與其他地區或組織建立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關係,就必須超越傳統的地理範圍。
而亞太地區,便是當前全球最具活力及潛力,同時也極具挑戰性的區域。我們可以這麼解讀:『北約希望通過參與亞太事務,增加與美國的對話機會,並提升組織內的全球性與多元性。』

所以在這次的峰會中,可以看見近年來北約在亞太地區,是利用以下的方式來達到東進的目的:
一、 升級與亞太四國的夥伴關係。北約計劃與這四國一起制定「訂製夥伴關係計畫」,以將夥伴關係提升到更高層級。並共同商討在網路安全、太空和打擊假訊息等議題上的合作,增進相互了解信任,促進共同利益目標,並應對中國擴張的挑戰。
二、 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藉由參與在印度洋的打擊海盜行動,配合美國在南海及東海的航行自由行動,進行訊息共享、協調合作等作為。不僅向四國合作夥伴展現出,對亞太地區負起的安全責任,更增加對中國的威懾。

中國的反應及對臺灣地區的影響
中國對本次的北約峰會,適當地表達出強烈不滿,並且批評北約作為一個冷戰時代的遺產,沒有資格干涉亞太地區的事務。且作為一個軍事同盟,在此地區的擴張行為,都會破壞區域和平發展及穩定。所以筆者認為,北約倘若侵犯到中國的主權及利益,將導致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加深合作,以擴大雙方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並持續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那麼,北約東進亞太,對臺灣的影響為何呢?從正面來看,亞太四國中的日本,可能會提出鞏固臺海安全的需求,以促進臺灣與國際間的交流及合作。但負面來說,臺灣是否能加入北約,或是成為合作夥伴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但北約若將勢力介入到臺海,極有可能加劇中國對臺灣的敵意,導致透過經濟外交及軍事威脅等,給予臺灣極大的壓力,增加臺海區域的緊張及危機。

因此,北約挺進亞太地區,不僅激化中俄與北約之間的對抗及競爭,也促進了中俄之間的合作。更可以說,亞太局勢日後將產生重大的改變。或許亞太各國之間,日後將會有更多的和平互動,也有可能增加彼此的不信任感。

總之,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發展,一直是我國政府的責任與願景。所以臺灣需要以審慎地態度,面對並處理北約東進的事實。可藉由美日兩國或北約內部的友好國家,透過溝通、協商等方式,以維護我國的利益及尊嚴。並且與中國尋求建設性對話及交流,以尋求和平發展的道路。(照片翻攝BBC)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