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新人「工作能力強」只加薪沒升職?她被友人1句話打醒:脾氣也是能力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7.13 09:00


「情緒管理」是職場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成年人都要懂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掌控自己的情緒。席捲各大書店暢銷榜、暢銷書作家萬特特攜手林夏薩摩、韋娜、徐多多等7位女性作家聯合出版,於《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2》一書中,分享走過迷惘、焦慮、失去的歷程,幫助讀者與自己和解,翻新對「可愛」的定義。以下為原書摘文:


老是亂發脾氣,代表能力不足

我大學畢業沒多久就進了一家廣告公司,負責文案策畫的工作。剛上班時,完全不懂什麼職場生存法則,心直口快,想到什麼說什麼,有看不順眼的、認為不合理的事情,直言不諱,據理力爭,也不管對面坐的是主管還是客戶。

當時完全沒意識到這有什麼問題,只因這是我認為的「為人正直」和「工作認真」,私下裡還會覺得,如果領導或客戶聽不進這些為項目好的「逆耳忠言」,便是他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直到後來老闆親自找我談話。

延伸閱讀:
主管下屬就該像朋友?心理學專家揭「2大危機」反而破壞職場氣氛

公司接了一個世界500強品牌的策畫案,預算比較多,而且如果做得好,我們能進那家公司的供應商庫,以後每年不愁沒案子做了,所以老闆特別重視。

由於客戶是外企,公司得做中英文提案。當時公司裡有策畫能力強的人,也有文案撰寫水準高的人,但會策畫,又能寫中英雙語方案的,只有我這個進公司不到兩年的新人。老闆就把我臨時調派到這個項目組,讓我幫主管Jason做完這個案子。

提案通過得很順利,3輪激烈的競爭過後,我們打敗了幾家知名廣告公司,拿下了那個專案。方案執行得也很精彩,客戶很滿意,拋出了往後繼續合作的橄欖枝。所以,當同事說老闆叫我去她的辦公室時,我暗自開心,以為好事終於輪到我了,找我談話肯定跟升職加薪有關。但只猜對了一半。

我在專案上的表現確實不錯,老闆象徵性地給我加了薪水。聊完加薪,老闆開啟了她真正想聊的話題。她反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我只給你加薪,不幫你升職嗎?」
我直接反問:「為什麼?」

她緊接著說:「Summer,你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你英語好,文案和創意也都不錯。但你能力大,脾氣更大,你很強硬,你知道嗎?如果不改改脾氣,以後要吃虧的。

誰能想到這個白手起家,憑一己之力在廣告圈殺出一條血路,掙下了10幾套房產,做事雷厲風行的女老闆,會用強硬來形容我這個入行沒多久的小員工。那種心情很微妙,我既覺得強硬這頂帽子有點大,我擔不起,又隱約覺得被老闆認為強硬,好像還蠻厲害的樣子。

等所有微妙的情緒都過去,我開始反思在公司裡的言行。作為新人,我確實做事認真且較真,脾氣不小,但凡遇到認為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就很容易生氣。完全沒意識到作為一個員工,管理自己的職場形象,管理情緒,也是職業化的一部分。

不久後,老闆提升了和我同期來公司、能力稍遜色於我,但做事很穩定、很少情緒化、從來沒對客戶強硬過的某個同事。那時我就知道,在老闆眼中,在上級眼中,下屬的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他們更在意這個下屬是否可控、他的情緒管理能力強不強,主管更傾向於把大專案交給情緒穩定、扛起壓力良好應對的下屬。

情緒管理能力強,會成為一個人職場發展的助推器;反之,則會成為一個人職場發展的障礙。

延伸閱讀:
熬夜加班、頻繁轉職⋯她歷經焦慮才懂:先培養「本命技能」最重要

不管怎樣,第一個老闆的建議,我聽進去了。我試著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職場人進行情緒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總是心平氣和地做好所有事情的重要性。前面的多視角思維只是開了個頭,徹底讓我覺得情緒無用是在跟兩個資深廣告人朋友聊天以後。

一次是在拍片現場,工作結束後跟廣告導演Joe聊天。我先自我檢討,說我有時候在工作上遇到了不合理的惱人的事情,我就很想發洩情緒,控制不住,明明是想針對問題談解決方案,結果講著講著道理火氣就上來了,給人一種得理不饒人的感覺。

Joe很平靜地說:「對很多事情你不服氣,想發脾氣是吧?這些重要,也不重要,你要想清楚,是誰發薪水給你。」「你從老闆那裡領薪水,拿人錢財,替人辦事,老闆給你發的薪資裡,包含了『情緒消化費用』。如果你覺得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不行、管理一塌糊塗,那不如炒老闆魷魚,換一家更適合你的公司工作,沒必要消耗自己。」

Joe提到的「沒必要消耗自己」這一點說服我了,不是誰的聲音大、脾氣大,道理就站在誰那一邊。自以為有道理的人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心平氣和地提出訴求、解決問題,反而會成為大家眼裡那個不講理的人。尤其是涉及跨部門業務,更會因小失大,增加以後團隊協作的難度。

另一個廣告人朋友魏總給出的答案更簡單,也更扎心:「發脾氣本來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現。」他認為,保持冷靜是一種能力,真正做事有魅力的人,絕不是放任情緒流淌的人。職場上,明理、有能力,又有手腕的人很少發脾氣,畢竟解決問題靠的是方案,而不是情緒發洩。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大家立場不同罷了。當我們在任何一件不順心、看似不合理的小事發生的時候,都能條件反射地跳出以自己為尊的單一視角,開啟站在不同立場看到的畫面時,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包容也就更進一步了。

當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包容進了一步,觸發情緒和脾氣的「隱形按鈕」也就越來越少,職場道路也會更順利。之後的幾年裡,我跳了幾次槽,漲了幾次薪水,經歷了一系列心理變化:從搖擺在「保持自我」和「順應職場規則」中扭扭捏捏地找兩者之間的平衡,到欣賞「寵辱不驚」的行事作風,再到推崇「用解決方案打敗情緒發洩」的職場哲學。

我學著不再做情緒的奴隸,學著遇事冷靜,先擁抱所有的負面情緒,接納它們都是大腦釋放出來的信號,接納大腦裡的各種想法會打架的客觀事實,再跳出思維的牆,用「局外人」的視角來審視這些消極情緒,最後把那些糟糕的部分一鍵清除或轉化成積極的行動。

慢慢地,我也成了同事們眼中能力強、做事穩、可託付的人。沒人能做到沒有任何情緒,管理情緒也不是達到沒任何情緒的狀態,而是擁抱情緒森林裡那些幽暗的角落,讓大腦在接納色彩斑斕的積極情緒的同時,也接納那些灰暗陰晦的消極情緒,與之和諧共處。

再後來,我辭職,做起自由職業:宅在家裡寫散文、小說,偶爾也通過從前做廣告積累的人脈資源賺點外快。大家都知道,對於有專業技能的人,尤其是廣告策畫人、設計師和單位時間收費很貴的心理諮詢師以及律師來說,最怕聽到的就是有人來一句:「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這種幫忙往往意味著對方沒錢沒預算,但你得看著往昔那點情面幫他把事做了。做廣告這些年,我身邊經常有人以幫忙為由,讓我取名字、寫文案。對於不熟的人,我一般直接拒絕。偶爾也會遇到不好意思拒絕的請求,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來。

那次是一個朋友C的新店開業,C讓我幫忙寫篇推廣文。我答應後,認真列了提綱,寫了文章。發給他以後,他在我的文章裡標注了5、6條修改意見。坦白地說,當我看到他回饋的紅黃相間的Word 文檔時,內心很不爽,有點後悔答應幫他寫了。

一來,我並沒有糊弄了事,我的文案功底擺在那裡,我認為根本不需要他那些「多此一舉」的修改意見;二來,他又不是不知道我寫商業文對外的報價有多高,免費幫他寫,他還敢得寸進尺讓我大做修改?

我當時很想發脾氣,也想直接說:「我的水準就這樣,稿子不改了,要改你自己改哦。」但後來轉念一想,沒必要,如果最初沒答應他也就算了,既然已經應承下來了,一定要做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得漂亮一點?何必費心勞力又落人話柄呢?

於是我按照他的要求,耐心幫他改了3、4遍。定稿他很滿意,跟我說了好幾遍謝謝。或許是讓我免費寫文案,他的內心不好意思,又或許是我這次把他這個「沒預算的甲方認真當甲方對待」的誠懇態度顯示了自己的職業化,之後他給我介紹了好幾個寫作項目,報酬也都不錯,算是還我的人情了。

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江湖路遠,多個朋友多條路。尤其是對於那些長期從事一個行業的人來說,朋友、同事們跳槽來跳槽去,都還在同一個圈子裡,山水有相逢。你的職業形象不只建立在你的業務能力上,也在別人的印象裡和嘴巴裡。

任何時候都有必要管理好你的情緒,管理好你的職業形象,這些是你的職業發展助推器。

【可愛語錄】
真正做事有魅力的人,絕不會放任情緒流淌。

(本文摘自/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2: 願我們歷經善惡,依舊少女無畏!/幸福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