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兒少暑假上網時間比疫情前多 5 小時!兒盟提醒:需慎防騙財、騙色、騙個資 3 危機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3.07.12 17:33

新聞圖片

炎熱的暑假中,孩子除了待在室內吹冷氣,只要小小的螢幕,就能打發一整天的時間。兒少上網時間增加是現代趨勢,但網路世界中暗藏許多危機,包括騙財、騙色、騙個資等危險,究竟孩子們具備足夠的能力面對網路光怪陸離的資訊了嗎?

兒童福利聯盟公布「2023 台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透過蒐集超過 1 萬名兒少的經驗,發現兒少每周在課餘時間,平均使用網路的時數為 32.2 小時。雖然與 COVID-19 疫情期間(47.2 小時)相比下降不少,但與疫情前(2020 年)相比,仍是增長了約 5 個小時。

兒盟調查:兒少使用網路恐面臨 3 危機

調查顯示,兒少主要上網平台為 Youtube,其餘皆為社交平台,依序為 Instagram、Messenger、Facebook 及抖音,甚至一半以上的兒少會在 11 歲以前就創立自己專用的社群帳號。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指出,長時間使用網路,讓孩子深陷危機中卻不自知,調查也歸納出孩子在網路上面臨的 3 大風險,分別為騙財、騙色與騙個資。

騙財:平均每 5 個孩子,就有 1 個以上曾遭詐騙

兒少最常見遭詐騙的狀況是,購買商品跟網路圖片落差過大、誤點開釣魚或詐騙網址、網路購買跟收到商品不一樣、因網路推播的廣告而購買商品。今年準備升大學的 Roy 分享,自己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有網購的習慣,國中時曾因想購買演唱會門票,而遭黃牛詐騙 2000 元。

騙色:2 成曾遇過網友特殊要求,其中近 6 成被網友要求交往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統計,2022 年拍攝、製造兒少為性交、猥褻行為等內容案件,總計 1971 件,已佔整體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超過 8 成(86.4%)。調查也顯示有 21.4% 的兒少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包含情侶交往、視訊通話、單獨約會、私密裸露影像等。

另外李宏文說明,調查也顯示有 5.3% 的兒少曾傳遞私密影像給網友;10% 曾收到同學/朋友的私密影像。他提到,這是首次向兒少詢問如此高敏感且涉及自我揭露的問題,但調查結果也令人擔憂,這些被包裝在愛情蜜糖下的現況,實為對未成年的犯罪,而類似的情形卻只增不減。

兒盟提醒,當兒少戀愛的粉紅泡泡破滅時,如何要求對方刪除私密影像?一旦這些照片被轉傳或被網友以此做為要脅,勢必將孩子逼向險境,需要家長與師長主動留意與協助。

騙個資:4 成兒少曾給網友個資

調查顯示,有 33.1% 兒少曾經透露自己的個人資訊,其中給「私人用的 IG 或 LINE 帳號」比例最高,其次為「真實姓名」也佔 24.7%、「個人照片」22.5% 以及「就讀的班級或學校」14.1%。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高中生給出的個人資料顯著較國中生多,顯示兒少對個資的保護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

常用社群、容易把陌生人當朋友的兒少容易陷入網路危機

藉由網路,孩子們在小小年紀就有機會體驗不同身分、接觸不同世界,如同在街上橫衝直撞的小車,不僅沒有自保能力,也容易受傷。兒盟指出,今年有 4 成的孩子願意對網路上未曾見面的網友付出信任,顯示出面對網友戒心下降的狀況。調查發現,以下 2 種類型的孩子是陷入網路危機的高風險群,包含:

  1. 使用抖音、IG、YouTube 的兒少。
  2. 容易把陌生網友當朋友的兒少。

李宏文表示,部分兒少在面對面情境下無法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卻能在網路虛擬的情境中建構渴望的人際交流與溝通。藉由網路匿名性的特性、兒少可尋求情感的寄託或慰藉,因此只要網友表現出友善、關懷,極易贏得其信任,相對地也提高成為網路受害者的可能性,將自己陷入險境而不自知。

兒盟發現高風險族群兒少給網友的個資較多,也更容易遇到陌生網友提出特殊要求。但他們願意求助嗎?只有在帳號被盜用時,求助比例最高,若遇到私密照被散播的狀況,僅有 64.2% 願意求助,甚至有 12.8% 的兒少遭遇任何問題皆不會求助,他們遇到問題只想靠自己解決,令人憂心。

兒盟呼籲:限制網路時間不能提高兒少網路使用敏感度

然而目前並不是每個兒少都有相應的能力,能夠以正確態度去面對網路的各種危機。發現兒少網路安全知識來源主要是「Google 搜尋」(71.9%),其次為「老師」(69.7%)及「家長」(65.1%)。但其中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兒少從「YouTube/抖音」中吸收資訊的比例高達 53%,甚至少部分只靠搜尋網路而未與師長討論,這群孩子網路識讀表現較差,容易受錯誤資訊誤導,需特別注意。

最後,李宏文提醒,一昧的限制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沒辦法提升孩子在網路的敏感度。然而在網路防範的策略中,父母的方法多為限制使用時間,而非與孩子討論網路危險或防範策略。

兒少網路安全議題作家黃哲斌,同時也是 2 個孩子的父親,他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協商,共同設定合理的「螢幕時間上限」,涵蓋電視、筆電、平板與手機的總時數,不同學齡階段,可以討論出不同的遊戲規則,陪伴過程中,除了理解孩子的上網喜好,提醒他們如何分辨可靠的資訊來源,也要懂得自我保護,不接受網友的指示及透露個人資料。因此與孩子討論網路的危害,才能進一步提升網路防禦力。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學童健康隱憂! 調查發現:8 成肥胖學童邊吃飯邊用 3C 親子無共餐過胖風險增 3.7 倍

父親參與親職可激發孩子學習能力!心理師:爸爸的陪伴對子女有 3 大好處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