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穆大/整理報導
中國宣布自8月1日起,「鎵」、「鍺」兩種金屬若想向銷售海外,必須先向中國商務部申報海外買家的詳細資訊,取得許可後才能出口;此訊息被外界視為中國企圖反制美國對其晶片出口的圍堵及管制。
雖然「鎵」、「鍺」不是價值或市場規模特別高的金屬種類,卻在科技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舉凡電動車、國防工業及顯示器,甚至衛星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會使用到相關原料。「鍺」也是目前最廣泛的第一代半導體原料,主要使用在微電子產業及資訊產業;而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則會用到「鎵」,主要使用在通訊產業上。
依照美國地質局估計,去(2022)年美國進口的「鎵和砷化鎵」總價格約2.25億美元,「鍺」約3900萬美元。中國目前是這兩種金屬最主要的生產國,根據歐盟針對關鍵原料的研究顯示,中國的「鎵」產量占全球94%,「鍺」占83%。
自中國宣布從下個月起限制對兩種金屬的出口管制後,市場買家開始急著囤貨,也促使鎵的報價在短時間內飆升27%。一些礦產專家表示,對電動車來說,複合氮化鎵(Gallium Nitride)高功率且散熱性極佳,適合用於車載式電池充電器以及逆變器上,幫助控制電池電流進出。不過鎵價格如果持續上揚,或是原料取得變得相對困難,可能會迫使汽車製造商,重新考慮使用其他原料替代。
美國CMI(重要礦物研究所)就建議,若車商要設計下一代電動車的話,或許可以先用碳化矽(SiC)來取代功率要多出30%左右的氮化鎵,至少比較不擔心日後會有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