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客家新聞20年 媒體近用權.客家觀點呈現

客家電視台/錢薇如 林敬祐 綜合 2023.07.10 13:30
今天《客台20年》系列報導來看,自從2003年7月1日,客家電視台正式開播,這20年來,客家新聞持續發揮客家觀點,不斷挑戰創新、提升公共價值,延續並傳承語言文化,像是結合手語、前進客庄轉播,促進媒體近用讓民眾發聲,在頻道中做出差異化,以凸顯族群頻道的角色,接下來邀請您一同見證,客家新聞一路來的轉變。 鄉親你好 吃飽了嗎,歡迎收看今天7月1日,第一次播出的暗夜客語新聞,我是宋菁玲。 客語主播用親切溫暖的聲音,向觀眾打招呼,全球第一個,標榜全天候客家頻道的客家電視台,正式誕生,也為國內族群傳播媒體,寫下新的一頁。 時任(2003年)客家電視台新聞主播 宋菁玲:「做新聞的過程當中,還有來自海外的鄉親,你可以感受得到,就算你沒有看到每一個人,不過你可以感受得到,那種來自全世界的期待。」 各位鄉親朋友,大家好。 手語主播對著螢幕,專業即時的翻譯,2008年開始,隨著客家新聞改版,每天的當晝新聞,開始同步用手語播報服務聽障朋友,這更是全球唯一的手語客語新聞。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羅世宏:「我們自己的語言文化之外,我們也願意,用這樣口譯、用字幕,或是用什麼方式,或是說用一段,別的語言來解說,這樣的話幫助別的族群,也可以來欣賞我們的客家文化。」 鄉親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年8月20日的當晝新聞。 另外同一年,客家新聞也首度踏出戶外播報,在新聞時段,主播直接在客庄進行播報,拉近跟鄉親的距離,同時展現客家新聞的獨特性。 客家電視台新聞部經理 許儷齡:「轉播工作人員(團隊),跳脫以往需要大量人員,像客家新聞的轉播工作人員比較精緻,但是大家很優秀,可以即時前進客庄,『直播』客庄最新的消息。」 今天來到這裡,邀請這麼多池上的鄉親。 將攝影棚整個拉出戶外,提供「村民」發聲管道,以落實媒體近用權,客家電視節目「村民大會」,是一個探討公共議題的論壇節目,這樣的節目,也是國內電視台裡少有的,國內傳播學者,給予很高的寄望與評價。 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副教授 羅烈師:「村民大會這個節目,非常深入去了解臺灣的客家庄,特別是有些有爭議的相關議題,所以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媒體,跟討論公共事務的一個節目。」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羅世宏:「我很希望村民大會可以繼續打拚,可以有拿到我們公共電視集團,還有客家電視台更多的資源,可以來做我們客家村民大會2.0,可以越來越提升。」 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以來,客語不再是大眾媒體中缺席的語言,不過隨著客家電視新聞開播,電視新聞客語播報,也逐漸在各家電視台消失,會不會產生邊緣化的問題呢。 客家電視台前新聞主播 宋菁玲:「確實是,有了客家電視之後,其它主流媒體裡面發聲的機會,壓縮掉了,就是自然的減少了,這是有些可惜的地方。」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羅世宏:「就因為它們(商業媒體),比較沒有照顧到用客語來做節目,比較沒有來貼近我們地方,客家族群的需求,所以我們客家電視台,會更無可取代。」 記者 錢薇如:「客家新聞,深入淺出探討客庄時事、議題,以客家觀點說客家事,為族群語言文化傳承發聲,也促進客家族群的媒體近用權,展現重要的公共價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