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基隆外木山四接專五審,將在今(7)日下午召開,一向關注此案的時代力量黨籍立委陳椒華,與環團召開記者會,指出台電歷經五年,仍堅持以最爛填海造地作為唯一方案的,並持續以媒體風向與漏洞百出的環評書掩蓋海洋生態科學事實與證據,環保署則拋棄環境保護精神、全力護航利益薰心國營企業,輾壓市政府的廢止同意意見,暴力闖關態勢明顯。
陳椒華表示,2021年真愛藻礁公投遭到執政黨傾全黨之力扳倒,遭三接蹂躪之藻礁屍骨未寒,國營企業的貪婪卻早已鎖定四接、五接,甚至到了七接,種種錯誤的接收站設置,正顯示失控且毫無正義的能源政策,淪為國營企業在海岸圈地的工具。在5月底專五審會議中他已不斷提出該會未依照環評法第10條針對「範疇變更」的「東移3.0」方案重新進行範疇界定,然而環評主席直接忽視法治疑點,堅持要進入實質審查,護航程度令人費解。
基隆市長謝國樑今日也親赴會議表達對四接看法,他說,基隆市政府並不反對四接開發,但畢竟東移3.0版本已改變開發位置,為求法律穩定性,才請台電重送申請方案。他指出,因東移方案的開發地點確實有變更,環保署官員也說了,不管環評怎麼進行,未來都要和相關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做必須的申請。在環評前也必須經地方政府原則同意。
謝國樑表示,按《行政程序法》,基隆市府已廢除當年發出的原則當同意函,市府對四接的態度,「不是不支持,只是希望台電依新方案向基市府申請同意。」市府目前沒收到台電的任何申請,只對舊案提訴願,這就陷入行政訴訟程序輪迴中。謝國樑強調,為求法律穩定性,等台電將新方案送來地方政府後,取得當年書面原則同意,再請環評委員進行審查。
陳椒華表示,台電一邊拿著舊資料矇混想強度關山、一邊則無視環評法幫著護航,今日下午的環評專五審暴力闖關態勢明顯,她要求環保署長張子敬不要淪為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的小弟,環保署更不要賴清德的選情趕著在本屆環評會倉促清理戰場,更不要讓能源轉型政策成為破壞海岸的劊子手!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本屆環評委員即將於7月底卸任,台電提出東移方案變更填海位置,許多環境資訊尚未重新調查,環保署就急切地排審,不願要求台電完備評估資訊。環評作業準則第8條要求:「先查明環境敏感地區」並「檢附有關單位證明」,且「不得違反敏感區法令之限制規定」。
蔡雅瀅指出,協和四接位於基隆市政府依漁業法劃設的「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並屬海岸管理法「一級海岸保護區」,依法「禁止改變其資源條件之使用」。依保育區限制事項:投放或除去保護物需經基隆市政府府「書面同意」且不得進行破壞水產動植物棲地環境之行為。台電過去曾檢附該府就2.0版之原則同意函,作為有關單位證明,該函被廢止後,台電迄今仍未申請3.0版的「書面同意」。環保署明知審查資料不足,仍執意排審,護航意味明顯。
蔡雅瀅強調,若強行通過,顯將違反敏感區法令之限制規定,加上填海地點變更後,諸多環境資訊未更新之瑕疵,居民一定會就違法環評提出行政爭訟。盼環評委員下午要求「補正再審」,不要在資料欠缺的狀況下強行通過,以免浪費國家、社會及司法資源。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大潭電廠擴建時,政府說是為了供應「北北基桃」近1000萬人用電需求;奇怪的是現在要開發四接時,又將「北部電網」再細分為「北東、北西」。 他表示,過去為了蓋大潭三接,政府不斷強調「南電北送」、「用中南部的肺換藻礁」,不斷的腦洗北部人殘忍沒良心,分化撕裂人民的情感,可是20年來,藻礁所在地的桃園的電一直是生產過剩往外送,桃園沒有虧待過誰,但藻礁還是得死。
潘忠政指出,再想一想基隆人過去被迫吸收了多少發電帶來的毒素,為什麼在協和電廠除役後,他們還需要被糟蹋?明明有更友善的發電方法,基隆人也願意再犧牲,卻非得接受更高碳排的天然氣電廠並且要摧毀海洋生態蓋接收站? 潘忠政強調,這只能說錯誤的能源轉型背後是貪婪與獨裁在作怪。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指出,協和四接開發案宛如照妖鏡,映射出「多重制度性暴力」,第一,島內區域發展失衡,一如中南部的空污問題,基隆地區百年來受三座火力發電廠「油煤雙殺」,但遲遲等不到轉型正義。第二,經濟部政策霸凌基隆,為強行推動四接填海,不惜犧牲基隆海洋生態、海岸景觀、基隆港營運與港市安全。第三,環保署違法強行排審,全力為台電護航,在程序不完備、資料不正確的情況下要求任期即將於三週後屆滿的環評委員違法審查,更直接忽視基隆市政府撤銷同意公文的事實。最後則是內政部沒收公投,兩位基隆市前市長林右昌、李進勇分別以內政部、選委會的職權,粗暴沒收基隆人第一個地方性公投,畏懼基隆人的民意集中。
王醒之表示,昨日中南部二十個環境團體聲援反四接運動,意味著這樣的「多重制度性暴力」早已在全台各地發生。從大潭三接開始到外木山四接,後面緊接著還有台中五接、大林蒲七接,而九崴電廠爭議更是現在進行式,這些爭議即將串聯為「抗暖化、反空污、汰化石」的全國性網絡,不但批判化石燃料過度擴張,更要求節電與再生能源。
新聞照來源:基隆市政府、陳椒華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