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桂宏誠風聞奏事》為何是「接受」而非「捍衛」,合乎憲法的九二共識?

優傳媒/ 2023.07.06 05:55

九二共識不僅只有一種,而且因其是憲法的規定,所以需要的是「捍衛」,又豈容得下「接受」與否的選擇?侯友宜強調他最守憲法及法律,難道不知道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要受處罰,而由不得你「接受」與否嗎?(圖/取自網路)

 

作者/桂宏誠          

 

侯友宜於7月3日首度在他口中說出「九二共識」四個字,並正式表達他對「九二共識」的立場為「一個接受,兩個反對」,即「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及更堅決「反對蔡英文總統汙名化的九二共識」。

 

這樣看起來,侯友宜認知的「九二共識」應該有三種,而他只接受其中一種。儘管這只是為呼攏選票的「選舉語言」,但終究不是開大門走大路的作風,因為九二共識本應就只有一種。

 

「九二共識」這名詞在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才有的,是蘇起建議給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民進黨使用,目的是希望得來不易的兩岸交流,民進黨執政後仍能延續。換言之,1992年兩岸得以開啟交流的政治互信基礎,就是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並未分裂成兩個國家,而是在共同努力追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現狀為分成台灣和大陸這兩個政治實體。

 

當時的總統府訂頒有《國家統一綱領》,憲法增修條文也規定了「國家統一前」的兩岸關係政治定位,亦即強調大陸地區仍是我國的法理主權範圍。因此,政府不僅遵守憲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且也規範出國家統一分成近程、中程及遠程三個階段。至遲在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前,政府不僅公開宣示一個中國原則,而且還要致力於謀求國家的統一。

 

由此可知,國民黨執政時直接表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及追求國家統一,並不需要使用「九二共識」的名詞。但自從2015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國民黨別說致力於追求兩岸統一,連「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也常說不出口,繼而只把九二共識「藏」在黨的政策綱領文件中。到了侯友宜受徵召為總統參選人後的一個月裡,九二共識竟更像是他容易被敵人攻破的罩門一搬。

 

侯友宜要不是因迫於民調支持度位居「侯老三」,他可能既還不懂,也不願意提到九二共識。也因此,當他首度提到九二共識時,才會使用「接受」,顯示他原還有「不接受」的選擇空間。同時,他和國民黨或許還認為,九二共識有許多種,但他只「接受」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那種。

 

事實上,九二共識的內涵只能符合憲法,否則就不是九二共識。因此,九二共識不僅只有一種,而且因其是憲法的規定,所以需要的是「捍衛」,又豈容得下「接受」與否的選擇?侯友宜強調他最守憲法及法律,難道不知道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要受處罰,而由不得你「接受」與否嗎?

 

更何況,九二共識是兩岸於1992年底達成的共識,並為我方提出而獲陸方「充分尊重並接受建議」,其原文包含了「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由此可知,九二共識是兩岸對「現狀」仍為一個中國的確認與政治互信基礎,其與「未來」國家統一後的政治制度為「一國兩制」?或者還有其他的選項?本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

 

胡錦濤在2012年的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才首度將「九二共識」寫入了中共的政治文件。並且,九二共識就是1992年兩岸建立的政治互信基礎,故無所謂「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現在侯友宜搞出個「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的說法,問題出在中國國民黨已走向「台灣國民黨」化,既無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信念,當然也對追求國家統一的憲法政策目標,視為「接受」與否的選項而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桂宏誠,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及格,三進三出政府機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校名都不怎麼政治正確。目前擔任生涯第一個工作機構民主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