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動畫新境:虛擬角色與新舊媒體的交匯 - 薛佑廷個展

中央社/ 2023.07.05 17:1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05 17:18:24)薛佑廷個展 - 作品《艾索羅夫星人展》展出國科會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計畫裡的3D角色設計,作品融合了客家與科幻、3D與剪紙的設計風格。

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獎得主薛佑廷導演於民國112年7月6日(四)至7月9日(日)假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Animated Realms 薛佑廷個展》,展廳為康定路173之35~39號 、 廣州街129&131號,期間每日11:00-17:00免費開放民眾參觀體驗。

薛佑廷導演經歷十餘載、入選超過50項國際影展、9項奧斯卡認證(Oscar® Qualifying)的國際競賽,獲國內外許多大獎肯定。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北藝大動畫系,近年多以動畫設計參與新媒體藝術的跨域展演,嘗試數位3D剪紙簍空的創作風格,以科技藝術重新詮釋傳統意象。

此次一共展出《米龍》、《艾索羅夫星人展》、《瀑臺雙鹿AR動畫》、《虧缺》、《死神》、《觀音》六件互動新媒體設計作品,重新詮釋客家傳統、本土科幻、傳統水墨、媒材實驗、地緣衝突、與佛教藝術;期藉由傳統圖像的轉譯、文化符碼的乘載、科幻與現實的交會,以電腦動畫、互動投影、擴增實境等形式,探索、驗證虛擬的數位動畫角色設計於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作品介紹分述如下:

《米龍》靈感來自於客家祭祀祈福古禮,以白米排出客家龍神。 《米龍》以數位動態粒子取代白米,結合體感互動科技,讓觀眾可以肢體舞動投影屏幕上的米龍,體驗客家傳統信仰的象徵與存在。

《艾索羅夫星人展》展出國科會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計畫裡的3D創作,包括原住民、神族、人類、水族等;作品融合了客家與科幻、3D與剪紙的設計風格。 透過LED顯示屏營造出科幻電影裡巴克塔箱(Bacta tank)的水底效果、全息3D效果、以及獨特的賽博克風。

《瀑臺雙鹿AR動畫》展出為教育部前瞻顯示計畫、為台師大美術館所設計的AR動畫轉譯作品。 原畫作為民國七十四年師大美術系教師們共同創作的傳統水墨合作畫《瀑臺雙鹿圖》。

《虧缺》為12塊混凝土鑄件所組成的牆面吊掛作品,透過行動裝置與AR技術,讓原本如如不動的混凝土鑄件,如手翻書般快速循環撥放。 期藉由混凝土與動畫兩者衝突性,從媒材與形式上實驗不同的動畫創作途徑。

《死神》原為結合地理空間資訊的AR APP作品,曾入選Google Geospatial API大賽,透過該APP在台北101附近可以看到虛擬的死神。 死神的透明度與網路台海風險指數 Taiwan-Strait-Geopolitical Risk Index(1985-迄今)相連。 本展場以體感互動的方式復刻該App效果,重現死神與101大樓的場景。

《觀音》重新詮釋了佛教中的重要角色 - 觀音,以男相女身、十雙手臂,十種手印等法相示人;以數位3D剪紙簍空的美術風格凸顯全身刻滿的經文。 透過體感互動科技,能在傳統的顯示器上,體驗裸眼3D和空間深度、並觸發動作姿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