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祝孔仁/台北報導
「神犬改變了她的世界」,培育神犬推手吳冠樺用一句話開啟這次的訪談,對世界的迷茫,在神犬身上學會獨立。
從吳冠樺經手的神犬都成為廣告模特,其實並非一開始就能教育出神犬,當飼主跟媽媽角色同步後,其實不容易。
培育神犬的那些日子
培育神犬的過程中,經歷許多養育知識的洗禮,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神犬一歲多時結紮,手術後頸部卻長出一顆腫瘤,在一個禮拜內轉為半顆網球大小,台大獸醫當時還在翻教科書,認為短時間內神犬會失去生命,回想起那段煎熬日子,情緒與壓力的衝擊下,頓時不清楚該如何是好,就遵照獸醫開的抗生素及國外寵物藥草,但當時神犬非常厭惡藥草,每次吃藥就草齜牙裂嘴的。所以為了治療腫瘤,有詢問寵物溝通師,由溝通師來挑選寵物保養品。
「記得神犬六七個月大,那段日子真的很考驗我」吳冠樺回憶起當時,最初送神犬去訓練學校學習基礎教育,結業後,訓練師教導過基礎互動動作,但跟訓練師還是有差十萬八千里,回家獨自訓練神犬過程,那落敗和不知所措感隨之而來。
體驗認知到,寵物不僅僅是寵物,動物也不僅僅是動物,牠們有情緒以及本性,頑皮至撒嬌到服從進而自在舒服,寵物的情緒變化不僅是教育緒論上而已,人與寵物協調還包含著寵物本身個體的情緒與心理,必須擁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
培育神犬須從生活起居做起
其實培育神犬糧食也是很重視,當時精選吃HOHO飼料,因為它強調低敏及養護關節,內含葡萄糖胺蔓越莓等成分,成分能協助大狗關節養護,因為神犬剛回家時發現膝關節易位,當時帶牠外出運動除了盡量不讓牠暴衝,會用散步的方式,兩天帶牠小跑一次。某次哥哥帶牠出去玩,移車時神犬以為哥哥要離開,立馬暴衝追車,追回來後神犬呈現一跛一跛的,為了給牠修護爾後不只添加關節營養品,飼料也開始選擇營養價值高的羊鹿肉,並找成分能協助關節飼料。
神犬拍廣告突發狀況 考驗吳冠樺臨場反應
神犬有次拍韓國家電廣告,當時已拍過多支廣告,廠商對神犬印象都很好,因神犬會很快速完成鏡頭動作,當天劇情是神犬與家人在客廳中打鬧互動,在動態時神犬不喜歡與陌生人靠得很近,神犬會比較緊張,畫面呈現上與家人有段距離,這時會請家人藉由擁抱及撫摸讓畫面看來更協調。
如兩顆鏡頭一鏡是動態跳躍,一鏡是靜態臥倒,會先行拍靜態,狗在亢奮激昂時,要克服生理需求是困難的,指導牠們最重要的是穩定度及動物的個性。
培育貓、狗過程有何不同
教育貓、狗理論之外,會針對不同情形、環境年紀等影響,何謂好的或對的教育理論,除了基本的教育與訓服等,以人類來說個性決定格局,個性包含心理、本性、態度、情緒等,而寵物以情緒、本性、威信、方法來做輔佐,教育是在成長中執行,在玩樂中建立,在互動中信任。先以個性穩定開始,行為問題中教育,不要要求牠們一次性學太多東西,使毛孩造成壓力,好的表現需要時間、耐心、知識。選擇適合自己毛孩的教育方式,重點還是要堅持。
培育神犬過程對人生有些改變
帶神犬回來的那一刻是不成熟的選擇,過程經歷成長、跌跤、挫折、到勇敢面對未來,神犬是意想不到的禮物,吳冠樺常在想,小至手掌般的大小到頑皮讓場面失控,玩樂中完成廣告拍攝,像養小孩一樣擔心過、幸福過、也害怕無法給牠好生活,
是一種成就感與責任嗎?不僅僅,牠帶來的是感動及動力,希望牠有自己的一片天與使命的完成,從學習者認知者到分享者,牠讓你更有勇氣跟世界分享與牠學習到的東西。
培育神犬。貓、狗品種不同,顏色有黃色、黑色、白色等,有不同個性焦慮、公主病、膽怯、乖巧等,在工作上遇到毛孩過世的當下,爸媽的泣不成聲,把牠們抱在手心上寵,害怕牠受到任何傷害,不論用何種心態認知寵物在心中的角色,牠們到頭來是外表、情緒、自身需求吸引著我們,還是存在單純的生命互動?至今還在找尋相同的教育者,寵物是生命中的幻化,而不只是飼主與寵物的角色,寵物生命是七彩並帶給我們奇幻般的享受,跨過人類世故及險惡,寵物的存在是短暫的,「把握與牠的時光,紀錄與牠的快樂,愛護著牠所愛護的,飼主與寵物就是一體,沒有事務可取代兩條生命中的互相勾勒」。
神犬改變吳冠樺的全世界,從家庭寵愛的環境裡,穩定的零用錢,對世界的迷茫,在神犬身上學會獨立。成長的未知,迷茫時的陪伴,簡單不起眼的狗狗,藉由自身的互動及需要,我慢慢追尋照護寵物相關知識,基本整潔至寵物美容,關注健康至產品的挑選,工作讓我認識眾多毛孩,開始在台上分享生命教育,這已不是飼養一條狗那麼簡單,起始滿足動物的需求,至開始體認情緒能影響作為,而後感受到生命,一草一木,都可形容神犬生命跳動,超越寵物的肉體,生命中的毅力與堅韌都在與我們招手,因牠學習到跨越人的情緒,去關心我們的朋友與家人。
2020年下半年犬貓首度超過15歲兒童,2021年達到295萬隻,首次超過283萬孩童,從經濟上的變化至人口結構,動物從生存進化為陪伴等,寵物代表著地位象徵、心理需求、孤單、寂寞、玩賞與同伴。寵物協助自己創造在人類生活中體現出的價值。
The post 培育神犬推手吳冠樺 意外成為寵物伯樂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