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第16期海漫波-30×30全球海洋保護區新目標

藍雀新傳媒/ 2023.06.30 16:20

記者何文勝 廖銘瑞/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第16期「海洋漫波」海洋保育季刊於今(30)日出刊!面對國際呼籲各國在2030年達成至少保護30%海洋及陸地的挑戰。

本期特別邀請4位專家介紹全球透過海洋保護區(MPA)及其他有效保育措施之區域(OECMs),擘劃邁向30X30目標之路徑、臺灣經驗、管理實例等面向,歡迎各界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閱覽,或洽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購買。

擘劃邁向30X30目標之路徑、臺灣經驗、管理實例等面向,歡迎各界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閱覽,或洽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購買。

海保署說明,本期季刊介紹2023年第8屆「我們的海洋大會」,探討海洋保護區、藍色經濟、氣候變遷、海上安全、永續漁業及海洋污染等海洋面臨的六大課題,及各國宣示一同解決海洋困境的承諾。

及由海保署舉辦APEC區域海洋廢棄物再製品溯源機制最佳實踐研討會,邀請到13個APEC經濟體成員計160餘人參與,強化國際交流合作之具體實踐,期待區域海廢回收再利用技術國際合作,實施預防措施以減少海洋垃圾,共同實現海洋保護的願景。

海保署接續指出,焦點報導邀請4位專家學者分享國際熱議的30X30目標、海洋保護區與OECM的基礎概念,如何應用劃設保護區、認定OECM以及與國際合作劃設公海保護區等方式。

確保全球具重要生態意義的海域,或是珊瑚礁、海草床、紅樹林及鹽沼等具藍碳功能的熱點,受到有效管理以及保育,共同朝目標邁進;另搭配國內海洋保護區管理成效評估與輔導提升保育成效之經驗談。

以及國際上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政策工具,建構海域空間規劃及保護區網絡的觀察,反思國內除提升保護區數量或面積之外,應同時注重保育成效、生態服務以及社會需求等面向,尊重原住民及在地權益,透過地方居民積極參與共同管理,推動海洋保育工作,同步提升海洋保護區的質與量。

全文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育出版品>海洋保育季刊)閱覽,紙本請洽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國家網路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購買。

新聞小辭典:
一、2022年在蒙特婁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30X30目標,各國共同承諾至2030年實現至少30%的土地、內陸水域、沿海及海洋區域為保護區,以及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必須有效復育。
二、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為其他有效保育措施之區域,簡稱OECMs。是指「保護區外的特定地理空間範圍內,透過不同方式進行治理及管理,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及相關的生態系功能及服務具有正向及長期永續影響,並具有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社會經濟層面及其他與在地相關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具有保育功能的非保護區」。
三、第8屆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OOC),簡稱OOC8,2023年3月2日至3日在巴拿馬之巴拿馬城舉行。

圖文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